对接科技兴海战略  进军深海材料研发——上海海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材料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团队

在海洋材料测试中心的实验室里,随处可见有条不紊忙碌的身影;在能模拟10000米深海、高温(90- 450℃)高压(35-100MPa)的高压反应釜、大型精密检测设备及自行研发的实验设备前,他们正在为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而潜心研究……近年来,上海海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材料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团队积极对接国家海洋强国、科技兴海战略,进军深海材料研发,承担了科技部973专项、国家海洋重大公益专项等一批国家及地方重大、重点研发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从无到有,着力打造海洋材料综合研发平台

该科研团队带头人尹衍升教授表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有史以来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竞争最激烈时期。深海环境的材料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瓶颈。为追赶国际能源开采向深海进军激烈竞争趋势,加速深海材料国产化,推动深海工程产业发展,填补我国关键深海材料研发空白,2008年4月,学校成立了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高起点的规划,使学校海洋科技优势迅速与材料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研究生长点。

该科研团队潜心于“深海材料、海洋环境材料、极地材料”研究,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共性与关键技术的工程化研发,为地方企业产业化提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及新材料,提升了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以及油气资源开采等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政府科技部门和行业企业的认可。

经过几年努力,研究院先后获得“深海极端环境服役材料”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海洋局“深海装备材料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资格,搭建了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深海工程材料失效评价与检测平台”和“上海市海洋仪器设备计量检测与材料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正承担上海市高原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建设任务。

培养人才,为团队成长营造快乐科研环境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成为近30人的高水平海洋材料研发团队,老师们均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及知名企业。团队负责人董丽华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怎样才能选到合适的人才,为他们提供好的研究条件和安心做研究的氛围,并为他们服好务,让团队每个人能在安居乐业中,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是我的责任。”

好的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带头人尹衍升教授“快乐科研”的科研精神感召下,该团队始终是一个朝气蓬勃、有凝聚力的团队。在尹教授、董教授等一批有经验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新进专业教师迅速将各自的专业和研究与我校海洋背景专业结合起来,并在学科交叉点上,逐渐增强他们的科研兴趣和信心,进而加深他们对团队和学校的感情。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在这块适宜的“土壤”里,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研团队迅速成长。

“不管外面的大环境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温暖的小环境。”张希琴老师是这个团队的元老,她对尹教授这句话记忆犹深,也正是这句话,坚定了她当年加入这个团队的决心。

张玉良老师也表示,这个团队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团队非常有凝聚力。“大家都很珍惜这样的环境,做每项科研都非常认真,觉得如果自己不做好,心里就过意不去。”李晓峰老师说。

申媛媛老师则称:“在这个团队中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谁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共同解决。”

“团队带头人甘为人梯,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参与、承担团队争取到的重点、重大项目,助推我们快速成长,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常雪婷老师说,面对当今科研人员浮躁的心态,学科带头人从不在发表论文数量上给大家施加压力,勉励大家不要为了凑数而写论文,让老师们能安心踏实地做好研究。

众多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勤奋刻苦。在学科带头人尹衍升教授、董丽华教授身先士卒下,团队其他成员也忘我工作,以“5+2,白+黑”的模式投入科研。“大家都觉得不上班就难受,不在实验室搞科研就像缺少了什么,甚至偶尔放假,老师们都觉得不习惯,每年春节,他们总要工作到腊月二十七八才肯休息。”董丽华教授表示,团队始终秉承“快乐科研”的科研精神,宽松、温暖的工作环境,减轻了大家的心理压力,工作起来反而得心应手。“建设一个好的团队不容易,老师们都很勤奋,把这个团队带好,这是我们的责任。”。

厚积薄发,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经过8年的建设,研究院从无到有,目前,团队成员中有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交通运输部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曙光学者1人,晨光学者3人,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1人。

围绕国家海洋工程战略需求,研究团队承担一批国家及地方重大、重点研发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科技部973专项1项:严酷海洋环境用新型耐蚀耐磨金属材料研究;国家海洋重大公益专项:深海石油钻采钻铤无磁钢国产化及防护技术(首席单位,经费1728万);国家自然基金近20项;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海洋专项12项;交通部、科技部、教育部其他省部级纵向项目3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研发经费合计5000余万元。

该团队获得201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国际博览会金奖1项,获其它奖励多项。团队目前已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国家出版基金海洋材料学术专著3部。

这些研究为我国海洋材料制备科学发展、沿海地区产业化集群建立、材料在海洋科技发展中基础支撑作用的确立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海洋工程材料的规模化研发。

服务社会,海洋材料研发走向市场

随着国家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相关海洋工程企业对高校科研力量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团队在专注海洋材料技术研究的同时,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积极寻求校企在海洋背景下的对接,让这些高端的新科技走出实验室,为社会提供服务。

近几年来,该科研团队与数十家企业深入开展 “产学研用”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产业化成果, 10余项成果得到成功产业化,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在社会上获得了很好声誉。

手把手传帮带
团队交流带来思想火花
在实验室里搞研发
团队成员参加国际石油展览会
团队成员到企业技术交流
团队成员登上钻井平台现场调研
文字: 
吉娜 沈睿
图片: 
赵剑红等
编辑: 
石立山 陈敦耀
策划: 
宣传部(新闻中心)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