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瞬间——上海海事大学老教授高文彬亲述东京审判历史

当某一个事件离我们渐渐远去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这就是历史。

1946年至1948年间,在那场历时两年半之久、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审判——东京审判上,那些将日本战犯送上历史绞刑架的17位中国代表团成员们,已经随着他们一个个的谢世,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然而,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永远不能被遗忘。因为,它代表的不止是一段历史,更承载着中国人在饱经伤痛后,在人类的法律面前,拼尽全力夺回正义与尊严的骨气、勇气和坚不可摧的爱国之心。

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当年参加东京审判全过程、目前国内唯一健在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现已94岁高龄的高文彬教授,于近日向上海海事大学师生再次讲述东京审判历史,追忆和“还原”当年经历。

东京审判的历史见证人

5月29日,阳光明媚的下午,听说海事大学的师生要来,高老欣然同意。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独居在上海虹口区的家中,身体康健,腰板硬朗,除了有一位定期上门照顾他的阿姨,生活完全自理。老人每天读书、看报、上网、听音乐,尤其喜爱了解政治军事类话题。话匣子慢慢打开,侃侃而谈间,发现老人家不仅耳聪目明,而且思维清晰活跃。

高文彬向师生们讲述,自己作为东京审判的“活历史”和见证人,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审判。“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清楚,当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尤其是东京审判那段历史,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让一代代年轻人知道并了解那段历史,非常的有必要。希望炎黄子孙们好好学习,正确认识历史,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高文彬说,每一次的回忆和讲述,都是对那段历史的一次反思和纪念。 

1946年5月3日,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同盟国,在日本东京开设由美、中、英、苏等11国参加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发动二战的元凶之一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集团。这场历时924天的审判,因其案情庞大、复杂及证人、证据之多,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开庭时间最长、留下档案文献最为浩瀚的一场审判。

因东京审判的需要,当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检察官向哲浚到上海招英语翻译,高文彬经东吴大学教授刘世芳的推荐参加了测试,并被成功录取,自此与东京审判结缘,并影响其一生。

1946年5月,高文彬远赴异国,随身携带的,是几大箱从国内带去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中文资料,作为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时的证据。法庭审判上全部使用英语,摆在高文彬面前最急迫的任务是大量的翻译工作,翻译资料并整理文档。由于工作出色,高文彬在结束翻译工作后,被向哲浚检察官留下当秘书。

在参与东京审判中,有一件事让高文彬记忆深刻。正当所有人都疲于寻找日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罪证时,他偶然在《东京日日新闻》的一堆旧报纸资料中,发现了一张摄于1937年的新闻图片。“报上刊登着这两人在南京大屠杀中,比赛谁砍掉中国人头颅数量最多谁赢的消息。这种惨绝人寰的杀戮‘竞赛’,竟被当时日本政府当作一种荣誉大肆宣场。”高文彬说,这份报纸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发现,于是他立即将这份报纸复印了3份,一份留在检察处办公室,另两份寄给南京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作为中方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两人的证据。因为证据确凿,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最后经法庭审判,在南京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

“日本政府当时犯下滔天罪行,却至今都不愿承认错误,这种卑劣行径,是我们国人最不能接受的。”

法庭上中国代表势单力薄却不辱使命

史料记载,当年向哲浚检察官曾经说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受到西方列强的无数次侵略战争中,只有抗日战争,才是中国第一次真正的胜利;只有东京审判,才使中国人民真正得以扬眉吐气。

在东京审判上,中国代表势单力薄,那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

据高文彬回忆,当时中国代表团仅派出了17人,参加法庭审判的中方人员自始至终没有超过10人。当时前苏联代表团有70多人,美国代表团人数过百。而日本28名甲级战犯的辩护律师竟多达112人。与此同时,此次审判涉及的55项罪行中,有44项与中国相关,中国是此次战争中受害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战胜国。当时军事法庭采取英美法诉讼程序,定罪不光靠各国提出的一纸战犯名单,而是要看控辩双方提出的证据是不是有力,能否驳倒对方,并被法官团采纳。

“日本当时竟狡辩称,中国和日本之间没有战争,因为日本从来没有向中国宣战。” 高文彬说,他至今还记得向哲浚检察官,当年站在法庭上大义凛然淡定从容地辩驳反击对方谬论的情景。

对于这段历史,在向哲浚的儿子向隆万远赴美国录制的一段录像资料中有记载。资料显示:1946年5月14日,向哲浚检察官在法庭上如此辩论反驳,“我请求法庭花一点时间,关注若干证据……辩方律师说,中国和日本之间没有战争,因为日本从来没有向中国宣战,当然这是一个关于战争的正确定义的问题。但是,自从1931年9月18日起,日本就在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杀死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包括士兵和平民……我认为,这些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这不是战争,我想问,还有什么是战争?”

黑白影像资料中,一身西服的向哲浚,英文流利、从容淡定、慷慨陈词,铿锵有力。他是那么地不容侵犯,又是那样神圣地代表中国人站在历史里。

中方代表在审判环节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一个连着一个。时间紧迫,人手奇缺,再加上大多数中国代表对英美法系不熟悉更缺乏实践,抗战期间国内没有条件也无意识收集日本侵略罪证,而日本投降前后又迅速销毁了大部分罪证,搜集证据极为艰难……

经过艰苦卓绝的起诉、举证、辩论、审讯和量刑,17位中国代表最后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将日本战犯的罪行起算期由之前公认的1937年“七七”事变提至1928年“皇姑屯事件”;他们说服了“末代皇帝”溥仪出庭作证;他们再三坚持,终于得以进入已被封闭的日本内阁和日本陆军省档案库,寻找日本侵华战争罪证。

最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全体日本战犯有罪,并判决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布判决。判决书开头写道:“侵略是人类最大的罪行,是一切战争罪行的总和与根源。”判决书整整宣读了7天。

2005年9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胡锦涛曾对东京审判作出高度评价:“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各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应有的惩处,伸张了国际正义,维护了人类尊严,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历史的审判!这一审判的正义性质是不可动摇、不容挑战的! ”

 “如果忘记历史,那一定会招来更大灾难”

东京审判结束后,高文彬被分到上海军管委外事处工作。受历史等牵连,高文彬之后经受了29年的黑暗岁月,凭着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信念,他在监狱和农场期间,一直坚持阅读学习,每天坚持记录英文笔记。

“那年冬天,我从农场走出来时,就拎着一只破烂的皮箱,身上的棉袄露出了棉絮。”

1979年,已58岁的高文彬成为上海海运学院(现为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系教授,主讲国际法、国际私法、海洋法等;1984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将他参与东京大审判那段历史写入档案,把他的大幅照片悬挂于纪念馆;1991年,高文彬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海斯汀法学院(该法学院在全美排名第十)讲学,被该院推荐为“马文·安特生基金会”第一任外国专家讲师;1992年之后,高老在家休养,并指导上海海运学院的十几名海商法研究生;1997年,高老不顾年迈,参与《元照英美法词典》编纂工作,该书于2005年最终完稿并出版时,先生已经85岁。

经历了早年的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经历了中年的坎坷岁月、命运捉弄,晚年的高文彬宽仁大度,豁达开朗。当谈起人生的大起大落和几十年的坎坷沧桑时,高文彬说,如果说人生中没有任何遗憾是不可能的,但个人的人生起伏与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个人荣辱过去就过去了,但国家民族的历史沧桑不能被遗忘,尤其是不能被一代代年经人遗忘。”

1998年的那次中风,让高文彬先生的精力和记忆大不如前。可越是步入晚年,高老就越觉得对东京审判那段历史的珍惜。他对自己的每份资料都悉心收集,仔细归档整理。与时间赛跑,与逐渐衰退的记忆赛跑。

东京审判的历史在中国的研究相当缺乏,国内现存的相关史料也极为零星。高文彬曾经有过写回忆录的打算,但中风后医生关照他不能再多用脑,否则容易复发。“虹口区档案馆准备根据我的口述和我保存的资料,为我写一本回忆录。”高文彬说,当年参加东京审判时,自己曾呕心沥血,将每天的庭审记录整理存档,庭审资料整整装了两大箱。由于回国时飞机装不下,高文彬和向哲浚特意从横滨坐船将箱子运回,并将一式两份的资料分别送交到南京司法行政部和东吴大学法学院,可惜今日已不知下落。

所幸的是,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资助下,向哲浚的儿子向隆万从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以及向哲浚的母校耶鲁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搜集到了一批关于东京审判的珍贵史料,并成立了东京审判研究中心。虹口区档案馆也编辑出版了汇集当年各大媒体报道的《东京审判》一书。

各方面都在积极努力,追寻和还原那段历史。

与时间赛跑,找回来的,不止是一段历史、一次反思、一种纪念,还有中国人在饱经伤痛之后,从未失掉的夺回正义与尊严的勇气、骨气和爱国之心。

正如当年担任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先生生前在日记中所言:“我无意去做一个复仇主义者,但是如果我们忘记历史,那一定会招来更大的灾难。”

记者手记:

由于担心高老的身体,当一小时的拜访不得不匆匆结束时,他仍意犹未尽……临别前,高老还待意搬出自己的几本相册让我们看。年轻时的高文彬,眉目俊朗,英气非凡,带着一副金丝镶边眼镜……当一张张照片翻过去,最后又合上的那一刻,感觉仿佛又品读了一遍高老先生历尽沧桑的人生。再望着眼前如此儒雅安祥的老人,不由感慨万千,心生无限敬意。

相信,历史不会忘记东京审判,也不会忘记在东京审判中,为祖国伸张正义,惩奸除恶的这些英雄中国人的名字。高文彬先生一生传奇,为中华民族贡献甚巨,他的名字,必将同另16位中国代表团成员们的名字一起,永远被载入历史史册。

高文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标牌前
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海大师生看望高老
文字: 
吉娜
图片: 
主页图:李飞,内页图:张轩玮、胡文杰
编辑: 
海大印象工作室
策划: 
朱玉飞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