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笔从戎,谱写青春篇章

日前,上海海事大学67名退役大学生在光荣完成为期两年的兵役之后,重返校园,继续完成他们的大学学业。

在这批应征入伍的大学生中,有多次参与国际重大援救护航任务的海军士兵,有守卫南沙群岛的天涯哨兵,有驻守雪域高原、接受炼狱考验的藏兵,有服务祖国国防通信的女空军话务员,还有步履奇兵称号的陆军战士……两年里,他们在军营的大熔炉里健全体魄,成熟心灵,展现风采,用青春浓沫重彩的一笔,谱写出人生中崭新的军旅篇章。

2010年考入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轮机工程专业的黄治皓,自小对军人充满羡慕与崇敬。2012年,黄治皓应征入伍海口171舰。黄治皓说,部队是个试炼之炉,作为一名海军士兵,除了与陆军一样有严格的训练之外,海军的生活条件更为苛刻。“最为深刻的记忆是晕船,我们水兵曾把晕船描述为:一脸惨白、两眼发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死一生、十分痛苦。遇到狂风骇浪时,经常看到舰船上的老鼠都因为受不了而往海里蹿。在当兵期间,黄治皓所在海口171舰曾参与多项国际重大援救护航任务,其中包括参与为期两个月的马六甲海域马航MH370航班紧急搜救,以及历经87个昼夜、航行19271海里、代表中国海军首次参加的环太平洋军演。环太平洋军演期间,英语出色的信号班士兵黄治皓,负责与外军沟通交流、解说、陪同参观,还作为士兵代表,接受美国知名军事刊物《航空周刊》和《圣迭戈联盟论坛》记者采访,并被国际海事组织授予航运和人类特殊贡献奖。

马博文是一名南沙群岛的驻军哨兵。站在茫茫大海中的孤岛之上,马博文感触最深的是使命和责任。守礁哨兵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无时无处不在。岛上几乎没有任何植物,每天都会有他国的武装渔船或侦察机等试图非法接近岛礁。哪怕千难万险,马博文坚守在南沙群岛,没有一刻懈怠。马博文说,天涯守礁哨兵,每天的任务就是实时观察那几座目力所及的小岛。每天那些岸边游过的小鱼、从灯塔飞过的海鸟、飘过头顶的云朵、或是拂面而过的海风是他们的忠实陪伴者,他们不仅坚守脚下这方神圣的礁石,还坚守着无尽的孤独。

蒋能倬入伍期间驻守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西藏。初到西藏,新兵都会产生明显的高原反应,而西藏高原的暴风雪更是让那里的人难忘。紫外线让他们皮肤黝黑,因为长年喝雪水没有多少矿物质,有些战士甚至缺牙齿、少头发,长年酷寒,很多人得了风湿关节炎。但再苦再难,蒋能倬都坚持了下来,只为无愧胸前那枚国防服役章。

最让曾在四川服役的陆军战士张航难忘的,是部队的日常操练。这不光是对体能的训练,更是对人意志的锻炼。他还记得在一场布置雷区的考试中,长官要求30秒刨好一个布雷点,当时他没有掌握要领,在尝试了数十次后仍未达标。失败、重复、又失败……尽管手上血泡破裂流血不止,他仍没放弃,最终摸索出诀窍成功地在规定时间内设置了雷点。

朱玲弋雯大一时选择入伍,作为一名空军女兵,她所在的部队属于战斗一线。作为空军话务副班长,她参与保障了无数次的飞行和多次演习任务。2013年底,由于表现优异,她暂别话务机台,当上了新兵班长,带过业务,带过徒弟上机,带过新兵连,临退伍前两天还在操场训练新兵。

据悉,2012年冬季征兵,上海海事大学共有67名学生应征入伍,全都是在校生。截至目前,59人选择退役复学重返上海海事大学校园,8人分别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空军预警学院、西安交通运输学院、军事交通学院、海军工程大学等军校,开始新的求学之路。

黄治皓(左一)
雪域卫士蒋能倬(左一)和战友们驻守西藏
马博文参与护礁演习
张航(左一)在战术训练中布置雷坑
90后空军女兵朱玲弋雯
文字: 
吉娜
图片: 
黄治皓、马博文、蒋能倬、张航、朱玲弋雯
编辑: 
海大印象工作室
策划: 
朱玉飞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