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青春榜样

2013年1月8日,学校为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1级残障学生唐旭举行了“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颁奖仪式。“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评选活动由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同开展,全国共有10名大学生获此殊荣。

此前,唐旭还当选了2006-2011上海学子“感动校园”十大人物、“2011上海大学生十大人物”,荣获“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2012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梦想合唱团》第九期节目播出了唐旭自强不息、追逐梦想的感人事迹,打动了全国广大电视观众。

唐旭1991年4月出生于江苏宿迁,2岁时被确诊患上了当今世界五大绝症之一的重症进行性肌肉萎缩(俗称渐冻人),9岁起胸部以下几无知觉,仅右手食指稍能活动,被病症禁锢在轮椅上。他的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困难,父亲没有固定职业,母亲做家政,弟弟读职高,一家人在上海租住在20平米的房子里。在残酷的命运面前,他没有灰心和沉沦,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从上海安徽长淮民工子弟小学、长侨中学一直念到华东理工附属中学,最终在2011年以高出二本线5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学时,新华社、人民网、上海东方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对其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道。

进入大学以来,唐旭每天都第一个到教室,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他还常常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在他的影响下,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老师们普遍反映,唐旭所在的计算机系11级学生明显比以前的学生更加好学,上课出勤率高,课堂纪律好。

唐旭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用自己卓越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坚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了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好榜样,深深鼓舞了全校师生。与唐旭的相处,对帮助他的志愿者和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触动和感染。正如於世成书记所说,自强不息是当代大学生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所必备的品质,唐旭的到来,为学校学风的进一步改善带来了榜样的力量。

唐旭进入上海海事大学后,全校上下深知他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更需要关怀和帮助。校领导多次看望唐旭,关心他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孔凡邨副校长告诉学生工作系统的同志们:“把唐旭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校领导及相关学院、部门就是以这样真挚的情感,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和关心唐旭,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方案,从生活起居、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健康义诊、应急处理、经济资助等多方面给予了细致、周到的安排。

学生处资助中心为他开通绿色通道,准备了全套生活用品;工程训练中心专门为他购买材料,改造轮椅,加装学习小桌板;资产处为他量身订做寝具,方便他上下床;校医院邀请了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为他进行会诊,每月还安排一次校外体检;图书馆了解他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解决;外国语学院专门安排两位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帮助他提高英语口语;校车队为唐旭的爸爸安排了一份洗车的工作,方便他就近照顾唐旭;校内其他部门也想唐旭所想、急唐旭所急,主动为他排忧解难,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帮助。

信息工程学院党政班子、专业老师、班导师等多次前往探望唐旭,保证每月至少有两位老师到其宿舍了解情况。专业主任还根据唐旭的实际情况,度身定制了培养方案。学院夏斌老师的脑波语言识别实验室邀请他参与其中,进一步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

学院专门组建了服务唐旭的志愿者队伍“旭日东升”小分队,为他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旭”取自唐旭的“旭”,“日”代表阳光和希望,饱含了对唐旭深深的祝愿。小分队目前由32名学生志愿者组成,从唐旭报到那天起,就负责他在校一切出行工作。从宿舍到教室,往返一次800多米,一个学期里志愿者们推着唐旭行走了200多公里。志愿者们坚定地表示,大学四年,他们会一直推着唐旭走下去。

唐旭有一个小笔记本,详细记载了他这20年来得到的点滴帮助。现在这个小本上又增加了海事大学的很多老师和同学。唐旭在学期末给学校和学院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在海事大学,感受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这一学期以来,领导、老师、同学、志愿者对于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感动不已,海大的校园,虽然远离家,但依然有家的温暖;我在海大,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将以一颗感恩之心,继续努力,回馈他人,回报社会。”

2011年9月,唐旭同学来到上海海事大学大家庭
唐旭与同学们讨论问题
信息工程学院夏斌老师的脑波语言识别实验室邀请唐旭参与其中,进一步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
唐旭和“旭日东升”小分队的部分志愿者
文字: 
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办公室
图片: 
梁亮、李萌、李飞、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 
李萌、苏娅
策划: 
李萌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