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的黄曙光今年第一次没回老家过年,他创办的爱心书屋,志愿者越来越多

“送水叔叔”有了新岗位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蕾 日期:2021-02-07
■本报记者 李蕾

上海海事大学早已放假十多天了。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寒假校园比以往多了些人气,因为不少学生都选择留沪就地过年。同样留沪过年的海事大学“送水叔叔”黄曙光也格外忙碌。

“在海事大学工作14年了,这还是我第一次没回老家过年。”往年春节,黄曙光总是会回老家看望父母和亲朋好友。“今年,一方面是防疫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看到这么多学生留校过年,估计他们会需要用水,‘爱心书屋’也需要我。所以就决定留下来‘就地过年’了。”

按照老规矩,学生离开校园时,黄师傅总是用他那辆送水的三轮车,帮助学生们从宿舍楼把行李搬下来,再送到校园门外的公交车站。每次来回,都要20分钟左右。最忙碌的一天,光送行李,黄师傅就来回跑了十多趟。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黄师傅在帮助学生们搬运行李的同时,还帮学生们搜集废旧的二手书。原来,去年黄师傅和学校的志愿者们在校园内成立一个“爱心书屋”,将同学们考研、毕业后留下来的二手书,消毒、整理后,放在书架上,供学弟学妹们免费领取。这样公益“流转”,不仅减少了书籍的浪费,也提高了书籍的重复利用,在帮学生们节省开支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传递着爱心。

说起“爱心书屋”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去年6月,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学生返校办理离校手续只有一天的时间。这天,食堂二楼咖啡吧的角落里的一堆书,引起了黄师傅的注意。原来,这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女生捐赠的书籍。“女生宿舍离食堂可有一段距离,在办离校手续如此繁忙的一天,还把这么重的书背到咖啡吧,真的不容易。”受她的启发,黄师傅萌发了开设“爱心书屋”的想法。学校很支持这一想法,专门腾出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做“爱心书屋”。

2月4日10时,记者跟随着黄师傅来到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捐赠点,正好碰上经管学院的大一学生王天奇也自发地赶来帮忙。

不到5分钟,王天奇便和黄师傅两人从捐赠箱里搬出了200多本书籍。下转◆4版(上接第1版)“考研结束那两周,捐赠箱里的书可多了,先后收集了大约2000多本。”黄师傅告诉记者。只见,他和王天奇把捐赠箱里的书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纸箱里,一起搬运到黄师傅的送水三轮车上,10分钟后,运送到离校门不远的“爱心书屋”。

一走进“爱心书屋”,就看见挂在墙上的党旗。“我们招募的第一期志愿者,恰好都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期10多个志愿者都要毕业了,重新招募时,一下有40多人报名,实在出乎意料。”捐赠的书籍也是越来越多。一开始,“爱心书屋”的布局上四周是书架,当中放着长凳,可后来书一下多了很多,又添置了不少书架。“这学期期末的时候,先后被同学们领走了1600多本书。”看着同学们各取所需,黄师傅心里特别开心。

“自从开了这‘爱心书屋’,碰到了很多好孩子。”运来的书,由志愿者们消毒后,按照学科分门别类地放置在书架上。考研英语、计算机考级、经济学、法学、税法、工程、统计分析、公务员考试……各类书籍应有尽有。难怪不少来这里捐书后又领书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问:“我能来这里当志愿者吗?”大三日语专业的罗婷婷,这个寒假留校过年,“我看黄师傅一个人挺辛苦的,就想着也来帮帮忙。”黄师傅资助的学生,更是经常来帮忙。“我一周来几次,只要有空就来,觉得黄师傅这人很热心,爱帮助人,自己也要出一点力。”

更令黄师傅开心的是,书屋的书越来越多,学校准备将隔壁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也给书屋,拓展成阅读区,来此挑书的学生们可以仔细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