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荷的日子
陈思齐
总是一直感叹时光飞逝,特别是那些想要珍藏的故事,一转眼回到现实,一切都像做了一场很美好很美好的梦。
还记得离开上海的那天,2016年2月22日,浦东机场的上空灰蒙蒙的等待着一场大雨。拖着沉重的行李踏上了赴韩之路的我充满了激动、紧张以及对上海一切的不舍。2个小时的飞行过的很快,一落地全身的汗毛都在感触这个新的环境,等待着未知的四个月生活拉开帷幕。
由于仁荷安排的接机的巴士到达延误了半小时,我们一群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国学生围坐在一起等待着巴士也开始了彼此的初次见面。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路程,我们来到了之后会生活一整个学期的韩国仁荷大学。黑夜里算是惊鸿一瞥吧,一切看得不真切但却有一种莫名的魔力。
那晚下了一场大雪,韩国的冬天并没有那么冷,但是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这场雪和干冷的环境还是很特别和小小的不适应。不过不论如何,我的韩国仁荷“奇妙之旅”就在这一个夜晚悄悄开始了。
【学在仁荷】
到仁荷的第二天就面临了选课的问题,不仅仅是语言的障碍,还有对选课流程的不熟悉造成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在这里也要提醒之后去仁荷读书的学弟学妹们,不要以为选完课就是你的了,一定要reg!
第一周的课程,所有老师会介绍自己的课程让同学们了解他的上课进度和节奏。对于我们韩语几乎为零的学生来说,有的老师英语表达混着韩语是满吃亏的。也有少数老师会直接和你说我会用韩语上课,国际生不要选这么课,即使这门课标注的是用英语授课。当然,在正式上课的时候韩国老师是会或多或少的说一些韩文,即使只是一些举例和玩笑。最初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可以这么形容------大家都在笑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一脸严肃或者说全身尴尬。但是经过了前几周的磨合,尴尬和紧张慢慢减少,不得不说只要有英文水平和专业基础在,之后你会发现那些都不是问题。在平时,教授们也会很亲切的来问你有问题并且建议外国学生可以直接去他办公室提问等等。
在仁荷学习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拿我自己举例,平时周一至周四我选的课程是满满的,每周都要做各种作业、project,但是即使学习的时候忙碌,周末也能抽空没个2到3周出去短途旅游一次。但是仁荷自己的学生学习氛围更加的浓厚,特别是住宿的学生(有资格住宿意味着成绩非常好),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即使是半夜2,3点自习教室依然是灯火通明的。在课前课后,教授会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需要学生自己组队。这个时候是和同班同学互相认识最好的机会,不同国家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研究然后一起去实践,非常有意义。我有一节business English课,需要不断地换小组进行讨论。同时,教授布置了以”i love korea,______”拍摄小组视频和做presentation的最终任务。很巧的是我的小组的五个成员来自五个不同的国家---中国,韩国,美国,法国,德国。为了完成视频我们经常会见面讨论以及一起外出采风等等。可以说,在仁荷的学习期间,学习任务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轻松,但是却是充满了乐趣的。
【活在仁荷】
在仁荷大的每一天都很充实,衣食住行乐各个方面都透露着韩国大学生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衣】
作为韩国大学的特色,每个学校每个学院都有他们特有的校服。时尚的棒球衫款式绣着特有的学院名称等图案,走在校园里都是一道很特别的风景线。在仁荷也有着这样的特色,各色的学员制服体现了每个学院学生的归属感,并且也体现了韩国大学生青春时尚的独特品味和习惯。除了校服,韩国学生一贯的流行品味也让人眼前一亮。简单不失时尚,共性不失特性,最重要的是,校园里大家的穿着将他们学生的属性体现得体大方且不显突兀。
【食】
仁荷大学有一条非常有名的后街。出了后门,过马路就是一整条美食一条街。初到韩国时高物价让人很是头疼,最初甚至可以说是顿顿吃紫菜饭团过牛奶饱腹。但是渐渐地在比较了后街和其他地区生活饮食的价位后,我们几个交换生也都越来越爱上去后街小聚享受各种不同的美食了,因为仁荷大的后街真的是全韩国性价比最高的一条街。平时下课后,除了去吃传统的韩食、西餐、日食甚至中餐,我们凭借着节俭省钱的信念找到了无限添加米饭小菜和汤的全场4000韩币(25人民币)的食堂式饭馆,以及24小时营业的超大拌饭又便宜的小店。不得不提的是第一次发现全场4000饭堂时,店里的热心中国阿姨悄悄告诉我们可以加免费的咖喱拌饭,于是乎那一顿晚饭吃的挪不动步子。在食物面前人总会失去励志,在仁荷的日子无论是食堂还是后街附近的各种食物完全抓住了我们的胃,也是我们每天课后疲惫的身心得到了完全的放松和满足。
【住】
仁荷的住宿分为两种:宿舍或者校外。作为交换生我们中的大部分住在宿舍里,住宿生活的乐趣来自方方面面,各种奇葩楼友、电梯里的告示和总是被摆成各种样子的吸铁石还有“懒癌”学生的福音---一楼CU便利店等等。不得不提的是宿舍食堂的早餐。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在仁荷宿舍却有免费的早餐,不用额外付钱可以享受韩式和西式两种类型的早餐。每天即使没有课也会起个大早赶去食堂,从早餐开始开启美好的一天。亲切的食堂大叔和哥哥姐姐还有有点小抠门的食堂阿姨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此外,宿舍的门禁和管理是很严格的。除了考试周会有两周延长门禁时间外,平时12点前必须回到宿舍,并且会有楼层长进行例行的上门点名。虽然有些古板但是在安全和生活自律方面对学生都有了督促。仁荷宿舍最有名和人性化的莫过于在考试周期间会给每个学生发拉面,也就是国内我们称的方便面来鼓励学生在宿舍多花时间学习补充体力。这也可能是整个韩国大学文化的共同特色。
每天早晨起床听着校园里播放的音乐以及边上乐队房的演奏出门,整个校园都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住在仁荷,享受着属于青春特有的态度和温暖。
【行】
我们运气很好,到仁荷没几周后正门口的地铁就开通了。原本从仁荷外出,除了坐公交车以外就是坐511路到终点站朱安站坐地铁。虽然公交很便利并且由于511在学校后门是起点和终点,车从来没有断过,但是总会消耗一些时间。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很幸运,这也为我们在仁荷充实难忘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不得不提离仁荷大很近的仁川巴士客运站,从这里能够去往韩国的各个城市,这也是我在仁荷的日子里去的最多的车站和所有探险的起点。
【乐】
要说仁荷的生活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想是校园青春活力的氛围。每到夜晚自己拖着音效拿着吉他表演的学生、庆祝生日把朋友扔进湖内的喧嚣还有看到前辈老远就会鞠躬打招呼的后辈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期中考试后校庆的那一周。整个校园到处是各个学院学生自己摆出的美食帐篷,学生中心前没有停过表演的舞台以及夜晚满是人的大街。在这一周每个人都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模范学生了,甚至教授们都会早下课让大家尽情去享受校庆的喜悦。晚上可以看到成群喝酒的学生和老师们,不会违和也不会觉得不妥当。肆意的放纵,享受青春赐予的特有权利和活力。
此外,作为国际生我们也非常受到国际处和ISL学生组织的照顾。每周定期的活动使得我们在仁荷的生活更加有趣也更加深入的体验到了韩国学生的生活状态。一边吃炸鸡披萨一边唱歌呐喊的棒球赛、汉江公园草坪上的野餐、趣味十足的做传统紫菜饭团体验、在三星博物馆的一日参观等等,我人生很多次第一次给了仁荷,而仁荷也慷慨的为我留下了一段永远难忘的回忆。
【爱在仁荷】
如果你爱上一个地方,我想不仅仅是那个地方本身,更多的一定还有这段旅程中所有的相遇带来的美好和满足。在仁荷的日子我遇到了一群可爱又独一无二的朋友们,他们有的时候很逗比,有的时候多愁善感,又有的时候会教你一些他们人生一路走来的道理。
四个月中,我不断地认识新的朋友和发生新的故事。不得不提的是同楼层的中国、韩国、法国、巴西、加拿大同学之间的“邻居情”。我们会一起分享食堂集贴纸比赛获得的食物来庆祝自己的好运,会相约一起逛街一起学习,也会在深夜睡不着的时候互相聊聊人生安慰彼此疲惫的内心。
一直在自拍的印尼朋友们,酷酷的美国伙伴,逗比的不行的捷克“未来工程师”还有随机安排的课题小组成员们等等,认识这么一群人把我在仁荷的日子拉长成了多倍的快乐和幸福。我们会在彼此生日时的互相庆祝和惊喜;在学校飞机下的草坪上野餐;一起相约的旅行;周末一起租最高的顶层公寓开party。。。所有曾经和亲密好友都没有实现过的经历成为了在仁荷独一无二的爱的记忆。
最后,仁荷的爱还来自仁荷的教授们。作为交换生,我们日常都是用英语交流,也因此与教授主动沟通和互相了解的机会会比韩国学生少一些。但是不得不说教授们其实很乐意去帮助外国学生,即使你只在仁荷学一学期。他们的鼓励使得我们更加自信勇敢的表达自己并且得到成长。在仁荷的日子遇到了这样一群老师,非常感谢也非常难忘。
【课余故事】
在仁荷的故事有太多太多,不仅仅是发生在校园内还有到处走走停停时的不期而遇和奇妙之旅。
1,第一次釜山之旅时遇到的热心爷爷,教我们喂海鸥,带我们游遍特色景点。第二次约定釜山再见,与新识的爷爷一起带我们去看日落和世界之最的釜山多大普音乐喷泉。
2,束草之行,前往DMZ(南韩北韩边界)搭车带我们入境的好心家庭们。
3,去往偏远的泰安韩国唯一海岸沙堆参观时,遇到的一个人“孤独”但快乐的讲解员奶奶。
4,在扶余猪蹄店结识的夫妇,由于我们和他们孩子年龄相仿而把我们当做自己孩子,不断请客给我们加餐。
5,在佛国寺山口错过了去山里石窟庵的巴士,站在路边搭车遇到的好心夫妇。
6,端午节偶遇的中国叔叔带我们寻找家乡粽子的味道。
转眼四个月过去,与仁荷的一切说了再见。再次回到校园,感触很多,有不舍也有遗憾但是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人生中的珍藏。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把这美好的一切再来一次。很感谢在仁荷所有的遇见,也很感谢海大给我的这美好的记忆。未来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