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海事学院(MMA)交换生学习报告

        四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切好像是在做梦一样,从未想过有机会去国外看看,更别提是去学习了。当看到交换生录取名单有我的名字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非常感谢上海海事大学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在美交换期间,听校长Admiral Gurnon详细讲述了交换项目的来龙去脉,我才深刻体会到这个项目来之不易。万幸的是通过我的努力,我争取到了这个机会,真真切切地去美国完成了我的交换学习之旅。

        刚到美国的时候,正好赶上多年罕见的大雪,堆在学校路边的积雪比人还高。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类似中国式军训的“orientation”。当时觉得这魔鬼式的训练苦不堪言,现在回想起来竟也变成一种难忘而美妙的独家记忆。Orientation期间,我们每天需要四点半起床,当时最难以接受的是走廊里嘶吼般的“Wake up”的叫声和刺耳的敲门砸门声。纵使内心有千百般的恐惧、犹豫,我们还是急匆匆地赶到集合地,开始一天的体能训练。长跑短跑、单脚俯卧撑、扎马步、深蹲起等连续十几项的训练项目硬是在咬牙坚持中熬过来了。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和坚毅。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征服了自己,证明了自己。

       一天的体能训练结束后,我们会和hosts玩小游戏破冰,轻松欢快的氛围暂时缓解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一轮轮游戏过后,我们熟络起来,深厚的友谊也在那时播种发芽。他们非常关心我们,有时候陪着我们一起接受严格的训练,经常询问我们的感受,处处为我们着想。他们对我们的关爱和照顾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MMA是一所军事化管理的学校,纪律代表一切。这里的学生训练有素,每天都要统一着装,早晨七点参加升旗仪式,出门带帽,进门脱帽,遇到长官需行军礼等等。MMA对学生的管理更是深入到细节,就连吃饭也要规定各个年级坐哪里吃饭。但正是这样“苛刻”的校园文化培养了一批守纪律、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刚到MMA的时候还很不适应,出门的时候时不时把帽子拿在手上忘了带,但是在相互提醒下,我们渐渐融入到MMA的校园文化中,不折不扣地遵守MMA的规章制度。

       Orientation结束了之后,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生活。刚开始的时候,语言是一大障碍。尽管我们从小就开始学英语,但很少有实练的机会,多半是哑巴英语。听到的英语也和在国内做的练习有较大的差异。那时候上课的感觉夸张说来就是一种“煎熬”,想听但是听不懂的滋味真不好受。但是MMA的老师非常理解我们的处境和感受,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课后为我们答疑,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也抓紧老师答疑的时间主动问老师问题,和老师积极交流,多听多说,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上尽可能地抓住老师的要点,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几个月的坚持过后,我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听课也不再那么费劲,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一学期的坚持和努力,我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我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MMA,我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有他们专业的态度。他们对待学术认真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会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对待学术,努力提升自我。

       除了充实的学习生活之外,我还参加了MMA举办的多个活动,深刻体验到了美国本土的文化。在美交换期间,我去过繁华的纽约,政治意味浓重的华盛顿和风景如画的迈阿密。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都或多或少有所差异。

       总的说来,通过这次美国麻省海事学院交换项目,我收获颇丰,认识了很多异国他乡的朋友,学到了地道的美国文化,领略到了独特的异国风情。再次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它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越努力,越幸运!

 

                                                               交通运输学院 顾钱笑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