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交换心得

      我坐上了去香港的香港的飞机,带着我们班同学美好的祝福来到了这个陌生而又令人向往的城市——香港。

   

       初来理大,有理大的学长来接我们,我们叫他们地陪,接我的学长来自内地,这让在异乡的我们感到格外的亲切。但是在接待完我们之后,一切都由我们自己开始着手办起来。选课是接下来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不知道该找谁,不知道迟来报道的我们应该怎么选课。我们去学校教务处问,他们竟然不会说普通话,这让我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就开始用英语交流。终于在学校各个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选完了课程。在理大,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就是发邮件,老师都会收发的比较及时。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决定在香港逛逛,感受一下这个特别行政区的特殊味道。首先,这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普通话,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英语,所以当你茫然无助的时候,可以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其次,这里的交通出行购物只需要一张八达通就可以了,这让我们的出行变得非常便利,而且学生可以办学生的八达通,坐港铁有优惠。我们住的学生公寓有各种功能教室,比如钢琴房,台球室,瑜伽室等等。只需要提前去二楼的健身房管理员那里预约就行。理大的操场很少,没有露天的那种操场,但是有室内的体育馆。

理大虽然并没有像内地的学校那么大,但是给人有一种英伦风的感觉,充满着书香气。  

 

       理大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餐厅,没有当地小伙伴的带领,我们一定体验不到学校餐厅里物美价廉的美食。

       在这里上课的期间,终于切身的体会到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不同。内地高校的期末成绩评定几乎都是以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组成,而且期末考试的成绩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在理大,我所修读的所有课程几乎最终成绩里期末考试成绩最高只占50%,而平时表现加上小作业要占到一半以上。大多数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讨论课,每一个课程的实践讨论课都是要分组,因为经常要分组讨论以及做一些小作业,平时作业的形式很丰富,有给一个话题准备视频讲解,给一个知识点自己找一个话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老师并不要求脱稿或者说讲的多么的华丽,老师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深切的理解你所研究的讲解的所有内容。所以他会针对你所讲解的部分提一些问题,如果你没有回答上来他会继续给你讲解,就是为了达到让你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的目的。虽然我只选了三门课,但是每一门课的内容都很丰富,所以学起来也并不轻松。但是每一个老师都很和蔼,即使是看起来凶凶的,但是他还是会不厌其烦的教导你,当然全程都是用英语的。

       在香港的这些日子里,我深深的体会到大学生一定不要只宅在寝室里。空闲的时候,可以和当地的伙伴们一起去打打羽毛球,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爬个山,俯瞰下香港的高楼大厦、港口海湾. 

   

       空闲的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去周边的海岛,远离闹市的喧嚣,体验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踩一踩蓝蓝的海水,看一看蓝蓝的天空,任咸咸的海风吹过你的脸庞。也可以准备好游泳的东西,在合适的气候下,和朋友一起游泳或是踩踩细细的沙子,然后睡在沙滩上任潮涨潮落,看日落西山。

       空闲的时候,一定要参加一次宿舍每个堂的集体活动,就像是内地大学的社团一样,他们也经常会办一些活动来让大家彼此更加熟悉,比如别开生面的开学饭,学一学他们的开学饭歌,进行几轮的自我介绍,和他们聊天交朋友。

     

       空闲的时候可以参加理大社团的一些活动,比如探索香港之类的,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香港,更快的融入当地的生活。可以去远足看青山绿水,也可以去市区暴走,体验社会百态,又或是去参观一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去香港交换的这个学期,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这三门课我学到了什么,而是在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如何学会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如何学会与人沟通,如何学会与人交朋友。将自己彻底的抛在香港的大街上,即使是走街串巷,也是一种独立的游荡。我们可以在这个新环境锻炼自己的英语,锻炼自己的勇气,锻炼自己的意志。与人交友,开阔眼界,感受不同的文化,以及体会这些种种对我们各自的影响。

                                                                                                                                       吴迎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