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8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第23届工博会

9月19日,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工博会以“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为主题,学校遴选出8项科技成果亮相工博会。

此次学校参展成果涵盖港口物流、能源环保、信息通信、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是学校积极响应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和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体现。

参展期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刘红斌副主任、上海市市教委孙真荣副主任莅临我校展区参观指导,听取了各参展团队的介绍,对学校的创新成果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由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丁一副教授团队研发的港口大型机械虚拟现实实训系统,可以消除采用真实设备危险性大、成本高的弊端。与传统培训方式相比,利用VR(虚拟现实)培训能够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成本、降低实操过程中的⼈为错误和由此带来的停工损失,从整体上提升培训质量。

由物流工程学院王天真教授团队研发的海流发电智能健康监测及控制系统,用定子电流、电压、水下摄像头、水听器、振动传感器等多传感器信息对水下发电机进行有效的故障诊断和健康监测,对于促进海流发电系统视情维护的实际工程实施、提高“降本增效”能力等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商船学院阚安康高工团队研发的多孔介质真空绝热材料,其研制的系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冷藏运输、家用电器及建筑节能等领域,与国内外企业联合成功开发、研制了VIP(真空绝热板材)冷藏集装箱、医药保温箱、箱式移动房、建筑用VIP等一系列产品。

由商船学院胡以怀教授团队研发的通用机电设备振动检测仪,通过采集和处理机电设备的振动信息,不仅可以监测回转机械如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鼓风机的工作状态,还可进行设备的振动数据采集、数字滤波,时域和频谱分析,实现磨损状态分析和趋势预报。

由物流工程学院刘祥伟教授团队研发的机械水力混合式深海垂直提升系统,解决了连续绳斗式采矿系统中缆绳容易缠绕、矿物污染海水等问题,可实现大粒径矿石颗粒不经破碎直接垂直输送至水面支持船。在深海矿石的垂直运输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由商船学院王忠诚副教授团队研发的润滑油超滤节能设备,相同体积的超滤滤芯比传统滤芯有效过滤面积大100倍以上,最小捕捉粒径达0.5微米,对含水量0.1%以下的润滑油有较好的除水效果。

由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道伦教授团队研发的压载水快速检测装置,极大地提高了检测计数效率,避免了微生物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光亮透明的滤膜背景不会影响后续检测计数,且能显著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强度。

工博会上还展出了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生科创项目,由商船学院研究生赵海亮团队研发的多功能海事监管无人船,可实现自动靠离泊、自主巡航和避障,通过搭载光电设备、机载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油污采样设备等任务载荷完成巡航执法、搜救应急、海事保障、航海测绘和船舶溢油污染应急等工作。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刘红斌副主任参观我校展台
体验集装箱码头轮胎吊虚拟现实培训系统
部分参展人员合影
撰稿:焦玉玲 陆亦恺 摄影:董彦君 来源:宣传部 科技处 责任编辑:姚旭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