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海事语言及应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层论坛” 在我校顺利召开
10月9日-11日,由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海事语言及应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层论坛顺利举行。本次高层论坛的主题为“海事大国视阈下的海事语言及应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IMLA)主席、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教授,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原副司长唐国梅女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王克非教授,上海航运交易所张页总裁等50余位专家、学者,及我校外国语学院、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负责人等出席。其中包括在外国语学院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部分高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和专家。
开幕式上,金永兴书记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及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致辞,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国际海事和航运事业的发展形势,特别是“一带一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以及海事英语标准化国际趋势等,都要求涉海渉航领域语言及应用人才培养的创新,我校海事语言及应用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置正是契合了这一领域未来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意义。他充分肯定了我校在航海英语(3.17 model course)和航海教师示范课程(6.09 model course)修订方面为国际海事组织作出的贡献,并向来宾简要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历史及在教学、学科和师资方面作出的努力。他强调,“海事语言及应用”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是为了适应国家建设海事强国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学科建设上的前瞻性。
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原副司长唐国梅女士作了题为“国际视野中的航运事业发展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报告。报告回顾了我国在争取国际制度性权利方面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我国在国际海事公约制定中的不同历史阶段中经历的角色变化历程,以及海事语言及应用学位点所培养出的高端人才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她表示,海事语言及应用博士点培养的高端人才要做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论坛分上午两个时段(由蔡永良教授主持)、下午两个时段(由张滟教授主持)进行,近20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总裁、总监)作专题发言,并安排了两个时段的自由发言时间。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论坛主题,分析了国际航运领域的发展形势,剖析了海事语言及应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肯定了海事语言及应用学科设置和建设的必要性,高度赞赏我校在海事语言及应用博士点设置上作出的努力和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探索,分享了各高校进行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
论坛闭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朱耀斌副研究员主持,外国语学院尚新院长作闭幕式总结发言。他表示,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有高度有深度,有宏观有具体,有理论有应用,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我校海事语言及应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