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办新形势下的互联网+校园媒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上海临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6年会
由中国青年报社、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指导,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共同主办的新形势下的互联网+校园媒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上海临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6年会,于11月3日至4日在上海临港举行。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毛浩,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上海团市委副书记丁波,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秘书长曹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王力力等出席,部分高校宣传部长、校媒指导老师,以及来自全国130多所高校的校媒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11月3日上午,在临港管委会举行了年会开幕式,门妍萍副书记致欢迎辞,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对此次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来宾们表示热烈欢迎。她希望以本次论坛年会为起点,大家联情联谊联智;希望各位来宾在校园媒体建设方面多给予我校指导,大家互通有无,共同发展。门妍萍副书记诚邀大家经常来上海,感受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带来的变化、感受临港的发展、感受上海海事大学的韵味。
翟惠生书记在讲话中对中国高校传媒联盟8年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校园媒体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中国青年报社做校媒联盟是做了一件有前瞻性的大事。校媒,就是校园人讲校园事、国家事、天下事,而这些事的传播,不能小看文化这两个字。校媒要讲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的政治文化,校媒应该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翟惠生强调,传媒要学会“相融”,要学会理解受众,学会和受众心连心,用文字、镜头去打动人心,要用互联网“融”校园媒体。他希望校媒争取团结最广大的学生,让大学生在实践、认识社会时更能学会换位思考。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秘书长曹竞授予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实践基地”,上海高校传媒联盟秘书长周凯授予上海海事大学“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实践基地”。
陈杰副主任做主旨演讲,以“我眼中的临港”为题,以临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线索,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临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曹竞秘书长作了《2016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工作报告》。
中国青年报社与百度公关部共同发布了“中国高校新闻扶持计划”;中国青年报社与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大学生公益体育成长计划”。
11月3日下午,在我校邦建报告厅举行了新形势下的互联网+校园媒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做了“认识复杂性——校媒报道的基石”主题演讲;中青报《冰点周刊》副主编张国做了“如何讲好青年故事,如何表达青年诉求”主题演讲;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副秘书长蔡华丽详细解读了《2016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演讲嘉宾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年会期间,还分别召开了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研讨会、团委书记研讨会和校媒负责人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新形势下的互联网+校园媒体创新发展”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由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国内63所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8年来,校媒联盟带领大学生记者深入全国各地采访、调研,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今年在上海举办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年会尚属首次。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现有529家签约理事高校,会员媒体近5000家,覆盖757所高校,并在21个省份成立区域联盟,主办公益活动近千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