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2023年信息员培训班

“媒介素养中最根本的是什么?”“抢不到新闻怎么办?”“写好人物通讯有哪些诀窍?”“新媒体时代的‘卷’是什么?”“什么是对用户具有‘定心丸’价值的优质内容?”这些都是学校信息员在日常工作中最关心关注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员的新闻写作能力和媒介素养,集中为信息员队伍释疑解惑,推动学校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5月31日,学校举办2023年信息员培训班,校党委副书记贺莉出席并作开班动员,职能部门、学院的信息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贺莉指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炼、作风务实的信息员队伍,是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并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引导、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今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提高站位,增进交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培训学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增进信息员队伍的凝聚力,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训班邀请了光明日报社上海站原站长曹继军,为大家做“媒介素养与新闻写作”专题讲座。曹继军从“三有”:有责任意识、有宣传意识、有策划意识;“三了解”:了解时局、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三区分”:区分媒体、区分目标、区分体裁三个方面,结合大量案例和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对信息员应该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作了深入阐述,并就高校信息员如何写好会议类型稿件和人物通讯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参训学员表示讲座有高度、有深度、接地气,并且有针对性,对于新闻写作很受启发。

在“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和运营”专题讲座上,澎湃新闻互动新闻中心总监张凌首先以二十四节气的海报引出新媒体时代的“卷”,让大家切实感受新媒体带来的媒体生态的改变,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不再只是“博眼球”,也应沉下心来打造精致作品,并指出新媒体的核心是内容,灵魂是互动。新媒体的最新发展介绍和精细化、个性化的平台运营经验分享使参训学员感到意犹未尽,受益匪浅。

下午,培训班走出校园,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钱学森图书馆社教宣传部副部长张文珺分享了与媒体合作的多个成功案例,重点从“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加强新闻宣传制度管理”“重视新闻策划”三个方面交流了钱学森图书馆新闻宣传工作的特色与亮点。

学员沙龙上,学校新闻中心老师围绕“校园新闻审核流程与注意事项”“新媒体选题征集与视频制作”开展工作交流,学员们就校园热点话题与选题策划以及培训感受作了交流与发言。

本次培训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采取了“业务培训+调研走访+工作交流+主题沙龙”的培训形式,加强交流与互动,使参训学员在学习和交流中共同探讨改进工作、提升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深化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员的媒介素养和专业水平。

校党委副书记贺莉作开班动员
光明日报社上海站原站长曹继军作报告
澎湃新闻互动新闻中心总监张凌作报告
培训现场
参观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业务交流
学员代表交流
培训合影
撰稿:焦玉玲 摄影:董彦君 姚旭 来源: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姚旭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