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师生前往太仓开展沉浸式主题班会
6月22日,为庆祝第十五个世界海员日,上海海事大学师生以“弘扬郑和精神,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的沉浸式班会在太仓开展。60余名学生前往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与收泊地——太仓,在郑和纪念馆、太仓博物馆等地开展沉浸式的主题班会。
本次主题班会通过参观研学、实景浸润、古今对话以及互动研讨,将厚重的航海历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育人资源,紧密结合学校航运特色和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精准思政育人工作。
学校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孟阳通过回溯郑和七下西洋的史诗壮举,带领学生深刻体悟古代海洋文明的“硬实力”与中华文明的和平基因。从郑和的勇气出发,聚焦当代中国深海探测的里程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通过分享其突破5000米、7000米深潜纪录的艰辛历程,感受勇毅探索精神的传承与新时代海洋科技的飞跃,探讨海大青年学子的时代使命。
学校法学院辅导员张玲玲以郑和铜像、复刻宝船、郑和纪念馆等相关场景为实景课堂,引导学生感悟郑和精神内核,坚定信念破解“躺平”心态,领会古代航海科技对复合型专业能力的启示;通过史料与碑刻解码七下西洋“和平交往、互利共赢”的基因,印证当代中国“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根基。
学校商船学院辅导员李韵涵以“破局‘配角人生’:郑和精神与航运人才启示录”为题开启一场沉浸式航海精神探索之旅。面对部分学生对航海职业的迷茫与“躺平”心态,以郑和七下西洋的壮阔史诗为切入点,通过实景参观、史料解析与互动研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郑和船队开拓未知海域的勇气、跨文明协作的智慧以及使命担当精神。活动创新引入“‘配角人生’”概念,引导学生反思职业规划困局,结合当代航运领军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使命感。
参加本次主题班会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不一样的班会让他们更受启发,收获颇丰。法学院学生戴延秋说:“郑和七下西洋所展现的坚定信念、开拓创新精神、和平交往理念使我决心积极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海商法学生,我将学好专业、提升素养,以实际行动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商船学院学生任晓宁感慨地说:“我们确实容易被时间推着往前走,缺少规划。但通过今天的沉浸式班会,通过了解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艰辛人生经历,让我意识到航海人的宿命从非避开风浪,而是用奋勇开拓的精神将每个考验锻造成破浪的锋刃!”
本次活动得到了太仓市文体广旅局的大力支持,是上海海事大学充分发挥航运特色优势,协同各方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