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港理的不期而遇
代弈
大三下学期,我有幸作为一名交换生来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短暂的四个月时间里,我不仅领略了丰富多彩的香港大学生生活,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也感受着香港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对香港最初的印象来源于书本以及一些影视作品,想象中的它是日夜不息穿梭在城际之间的海上渡轮,是灯火辉煌的摩天大楼陪伴维多利亚港的不眠歌声。在时代变迁的脚步里,岁月渐渐斑驳了它的海岸堤坝,却也为其演变成国际航运中心时刻注入新的活力。它是一颗带着岁月痕迹的东方明珠,是一座繁华却也复杂的城。
我收拾行囊,迫不及待地想踏上这座城市,想去看看它的过去与现在,看看那些文字和光影记录的角落,那些在中西方文化撞击下产生的独特内涵,还有在西方的教育模式下,体验与内地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
香港理工大学是一所广泛开展国际性交流的学校。它坐落于香港九龙红磡,一出校园便是公交站和地铁站,便利的交通使这里人潮汹涌,每个人的步伐踩着紧凑的时间点,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遵循着自己的节奏,拥挤,但却有序。校园的面积并不大,但建筑师们却懂得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港理的建设里,楼与楼连接成环形坐落,互相连通但却标记有序,连廊串通整个校园,即便遇到下雨天,你也可以在校园畅通无阻。校园是对外开放的,外来人士可以自由进出,因此常常可以看到晨练的老人和读报纸的白领在这里小憩片刻,整装待发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授,在甬道边的咖啡厅、大草坪上开设读书会,在校园里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国际化、社会化的交融使港理的校园总是不缺乏色彩,每天,你都会有新的发现。
接下来在香港学习的几个月,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关于学生的考核。除了一般性的期中、期末笔试外,课程组成还包括实验课、小组课题、个人展示等等一系列的模块,通过分配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估一个学生的成绩。港理的课程难度也许不是很大,但就其繁琐程度以及要求学生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储备这两点来讲, 在港理的学习并不轻松。因此,在港理的学习总是给人一种充实感,当你学完一门课,你会发现一门课不是一个方面的学习,而是一个立体的课程。
课堂上采用全英授课,一门课的学生大致在30人左右,另外还会有小组辅导课,分组学习。在这学习当中,小组合作是必要的,不过不必担心你的粤语水平,因为香港的大学生几乎都可以在粤语、英语、普通话之间良好的切换,虽然课堂上大家一起说英语,课下用普通话交流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学习的课程都是由两位老师进行讲授,分配任务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有的是两位老师每周轮流授课,有的是一位老师主要负责实验,另一位老师主要负责授课。每每有问题,只要去问,老师都会耐心的解答。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师生之间也能互相幽默交流,老师喜欢鼓励同学去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港理的硬件设施也实属先进。教学区划分详细,从授课区、讨论区到实验区、服务区,每间房间都有详细的划分。图书馆也设有通宵自习室,为考试周的学生复习使用。现代化的配置令在港理的学习变得便捷与舒适,也为学术的创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出校门穿过地铁站,通过人行天桥就可以到港理的红磡宿舍。在这里,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共同生活。
由于香港宿舍资源比较紧张,港理本科生必须经过申请和排位才能入住,有的人甚至直到大四都不能入住,也被视为大学生活的一大遗憾。宿舍每两层有一个中堂,中堂类似于一个社区,在中央设有活动区,包括厨房、洗衣机、电视、自动贩卖机、电视等等。每个中堂也有类似学生会的组织,负责举办各种活动以及学生生活事务。在这里生活,有一件事情必须需要适应,那就是本地学生的生活作息。在香港,凌晨以后不睡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如果第二天没有早课,你甚至可以半夜在中厅看到一个中堂的人在举行拔河比赛。隔壁宿舍同学也会时常半夜三点钟洗澡,这也令本该睡熟的我们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从内地来到香港读大学的学生也有很多,在港理的食堂常常听到周围的人用着普通话聊天。说到食堂,除了早、中、晚三餐,食堂还会提供午茶,三个时间段也有不同的食物。早上一般分为传统港式早餐和西式早餐,午餐、晚餐会有咖喱饭和拉面等,下午茶会有意面等美食。这边特别设有饮料窗口,除了奶茶,咖啡、柠檬茶、巧克力都应有尽有。价格会比外边的餐厅相对便宜。人们常来这里碰面讨论,在说笑和美食里缓解学习的疲惫。
香港理工的学生还有一点令我印象格外深刻,那就是学生的维权意识,不管是学校的管理还是宿舍生活制度,学生都有自己的权益组织与相关方进行交涉。这种组织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学校的张贴栏,还是宿舍的公告板,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交涉公告。从这里我们也看出香港本地大学生切切实实的与社会生活挂钩,他们懂得在社会上他们所要面临的不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还需要学会使用该有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诚然,短短的几个月,我还参透不了深奥的智慧,亦或习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只是感受了一把香港的教学方式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接触到了香港人的思维方式。有时候觉得,他们的想法跟我所认为的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他们所看重的东西更多的是实践与创造。人生活在世上有很多值得去追求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拥有它,但你一定要见过它,收获的感悟也会是你一辈子的财富。或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启发,就能改变你的人生态度。来香港就是我做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为此我也经历过很多辛苦,然而,当一切成为现实时,我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庆幸自己的坚持。现在回首当时,一切都记不真切却又确实存在过的曾经,都已沉淀出好看颜色。
一切都向着有意思的方向发展了,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行走在港理的校园,午后的阳光透过叶隙斑驳在师生的肩头,恍惚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在我眼前徐徐展开的港理这幅百年画卷。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踏上香港的情景,那时满怀激动地曾写下的文字。
机窗外云层逐渐变薄,海面却无限的展开。浮在海面的大屿山机场,被青绿的山围绕。在这搭乘机场巴士,一路海光天色,俨然如同一座南海小岛,阳光和滩涂,散落着几棵不知名的树和几栋房屋。一站接一站,待到高楼逐多,车辆往来,繁华市井景色紧紧接连,街边橱窗正在展示的时装珠宝。它好像正向我说着:
欢迎到香港,一座繁华而复杂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