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污染场地修复方法进展

主题:低渗污染场地修复方法进展
主要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人地关系”紧张问题,有大量工矿企业搬迁场地被再次开发利用。在诸如长三角等软土地区,大量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已被严重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十四五”时期,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仍是必需坚持的一项国家战略,土壤和水环境安全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环保部联合国土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部分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工矿业废弃场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污染场地内的污染物最终都会富集在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如今在我国广泛存在,而且污染问题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巨大,形势相当严峻。其中,有大量污染场地位于低渗地层,而我国低渗透场地污染土壤修复进展缓慢,由于低渗透的特点,使得修复剂较难到达污染羽,阻碍了修复剂的传质效果,致使修复剂和污染羽区域不能有效地接触,致使修复效率较低。同时,低渗区不易被去除的污染物可能会向高渗透区扩散,从而作为新的污染源使得场地的污染修复出现反弹,因此,低渗场地土壤修复已成为场地修复的重点和难点。
专家姓名:赵姗
工作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专长和学术成就:湿地氮循环;地下水污染及修复;黑臭水体治理。
专家简介:赵姗,博士,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治理、湿地氮循环和黑臭水体修复等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各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时间:2021-09-28 13:30:00
地点:海洋楼408会议室

( 讲座具体信息以数字平台通知为准!)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