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海交通大学低温制冷与气体液化学科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介绍
主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低温制冷与气体液化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低温制冷技术、工业气体(包括天然气、氢气、稀有气体等)低温液化和纯化技术、低温传热及绝热技术,以及低温制冷技术在超导磁体、红外探测器、低温探测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近年来,课题组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大型船舶专项、科技部973计划、科技部863计划等一批重大课题。本讲座将主要介绍课题组在天然气液化技术、小型低温制冷技术、低温传热及绝热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产业化开发,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一些科研思路和发展方向。
专家姓名:巨永林
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专长和学术成就:主要从事低温制冷及天然气液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参编著作2本,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余篇,谷歌学术他引4600余次,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转让24项。曾获得1998年中国科学院发明二等奖,1999年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003年国际制冷学会Carl von Linde Award(卡尔•林德奖), 201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目前是中国制冷学会理事、低温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制冷学会常务理事、低温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能源研究会监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新奥集团LNG工程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浦江气体氢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稳定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2017-2019),中国激光聚变惯性约束重大专项技术咨询专家(2018-2020),《Frontiers in Energy》期刊编委(2007-2011),副主编(2012-现在),《American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低温与超导》,《真空与低温》编委。
专家简介:巨永林,男,1970年6月生。1992和1995年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试验中心获得博士学位。1998.10-2005.10分别在荷兰埃因霍温大学、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5年10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1-12-03 13:00:00
地点:商船G324
上海交通大学低温制冷与气体液化学科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介绍
( 讲座具体信息以数字平台通知为准!)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