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校荣校,从我做起——身边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三: 1356名学生背后的辅导员青春印迹 ——记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 赵大为

“爱校荣校,从我做起——身边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三:

1356名学生背后的辅导员青春印迹

——记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 赵大为

 

          “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一直都在海大!”接受采访的赵大为老师如是说。2002年9月,以学生身份进入海运学院经济系学习的他,随着海大迁址新校、定居临港、结婚生子,完成了从普通青年学生到优秀思政教师的身份转变。

作为临港新校区的首批2007级辅导员之一,赵大为先后担任经济管理学院本科04级、07级、12级以及研究生2018级累计一千余名学生的辅导员,勤恳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传递阳光正能量,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他经历海大、感受海大、传承海大,十几年如一日在学生思政教师工作中发光发热,诠释着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

 

对海大的情感,是一种浸润在血液中的爱

  

“新校首批辅导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2007年,临港校区正式投入使用,4000余名新生成为新校首批学子。赵大为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成为第一批投入到新校工作的学生辅导员,与251名经济大类本科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一同开启海大的新篇章。校园初步建成,软硬件设置都在逐步完善,困难与问题时刻考验着每一位海大“新人”。他还清晰记得,当年的中秋节,组织200多名学生在没有空调、没有话筒的学服报告厅举办中秋晚会,汗如雨下;上课第一天,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吹折了无数学生的雨伞,推倒了学校百来棵胳膊粗细的树苗,他抱着一次性雨衣到教室分发,浑身浸透;每逢周末,乘坐龙港快线往返市区的学生队伍排起了长龙,他带起袖章在车站维持秩序,坚守到最后一班车,目送离开;每个假日,与新校的同事一同驻守在临港,为新校区学生多一分安全,保驾护航。对海大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让他面对困难毫无怨言,在平凡的岗位,履职尽责,奉献青春。“我感恩海大给予我的这次机会,让我在相对困难环境中锻炼成长”,回忆起这段经历,赵大为老师用“感恩”与“珍惜”来形容。因为他也清楚的记得,在汗如雨下的中秋晚会,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准备的海大月饼,温暖了每一位学子的心;在浑身浇透的台风天,老校的领导与同事轮流到新校值守、慰问,共同担当与面对的精神,让人深深感动;他也记得来新校报到第一天,领到的第一份任务就是:用脚丈量新校的每一寸土地,熟悉校园的所有细节,为即将到来的新生负责,为海大的未来负责,这是海大人对职责的朴实诠释,也成为了他之后多年工作的初心与坚持。

 “海大文化在骨子里传承,在行动中体现”。成长于海大,赵大为老师不仅是平凡岗位上海大精神的践行者,更是海大精神的传播者。在晚点名的讲台,一届又一届学子通过赵老师的分享,感受着海大独特的文化与魅力,熟悉了海大的动人故事;在学生活动的舞台,连续8年策划开展的经济管理学院“今年夏天”毕业晚会及毕业红毯仪式,为学院毕业生搭建了追忆大学生活,感恩母校、感怀同学情谊的平台,红毯仪式中,学生提名的老师盛装为学生送祝福,学生代表身着亮丽的礼服,相携走过毕业红毯,把大学生活的尾声定格在这个难忘的瞬间,受邀的学校宿管阿姨、保安、食堂师傅到场为即将离校的同学送上最朴实的祝愿,毕业红毯仪式及毕业晚会已经成为学院文化的新风尚,受众多毕业生追捧;在学院的文创平台,参与毕业生礼物的设计与制作,食堂同款的“海大金饭碗”、常回家看看的“定制版公交卡”以及以老校与新校大门为主题的系列冰箱贴,都在他的精心设计下一一呈现,从2012级学生开始,每一届毕业生都有了专属的毕业礼物,把海大的情缘与祝福带回家;在学生培养的品牌项目,已经连续开展14期的“星辰计划”学生骨干培训班上,每期8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组织骨干以及班团干部,与学校退休老教授、老院长进行“青春对话”,一起回顾海大历史、聊聊海大的故事;小组素质活动从校史馆出发,穿插学打水手结、海大历史小问答,在海事灯塔登高远眺,俯瞰学校全景,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着海大的美,心也都自然的聚拢到海大的温暖怀抱。

 

海大在心中的位置,是坚实后盾与前行的灯塔

 

“海大的温暖,是一种永远在背后支撑的力量”。2011年春节前,赵大为老师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远赴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团县委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期间,他积极搭建学校与当地团委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团干互访、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拉近双方距离,协调组织爱心义卖、希望工程捐赠等筹集助学金6万余元,捐建爱心水窖1口,捐助图书2700余册,募捐衣物、玩具等2000余件为当地贫困学生解决难题;主持组织青年联谊、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丰富边疆青年生活。在深入基层调研、学习、服务的同时,赵大为老师随时都能感受到海大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领导与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与问候,在友好共建基础上给予当地的无私扶持,尤其是组织当地16名基层乡镇里从未走出过大山的青年干部见识到了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感受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也感受了“海事山盟”般的热情。“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来交流的一位团干在参观时由衷的感叹:‘上海真是个太美丽的大寨子呀!’,他们可能一辈子没机会走出大山,但是缘于海大,他们感受到了大城市的风采,所以,我感谢学校让我做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正是海大坚实的后盾,让当年远在祖国边陲的他深入基层一线,用心服务奉献,锤炼能力与本领,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海大,感受到海大的精气神。

“海大的爱是航向标,指引方向、辅助成长”。在海大的培养下,赵大为老师从普通的学生成长热衷于教育学生工作者:他指导“svmmer微公益平台”团队以“微公益”理念为核心,搭建公益组织与社区、企业之间建立起沟通互动的桥梁,项目获评“创青春”全国银奖,实现了我校学生参加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他组织学生团队在汶川地震期间作为上海市11支暑期抗震救灾服务团之一赴四川灾区开展支教,团队获评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他指导“和光计划”学生团队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应用网络资源搭建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在线支教,把支教日常化、长期化,让山区的孩子们开拓视野、全面发展,项目荣获“创青春”全国大赛铜奖。在平凡的岗位上,赵大为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做好工作的每个细节,深耕细作。工作至今,他先后获评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个人)、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上海海事大学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示范岗辅导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对海大的初心,是扎根平凡岗位的动力源泉

 

"校园生活四季分明,但传播向上正能量却是永恒的旋律"。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一届届学生从招生季到毕业季,四季分明。赵大为注重在活动中深挖内涵,把思想引领渗透到具体项目,通过一项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团聚青年学生,引领校园风尚。延续12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新生班级风采大赛,为学院新生群体提供了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平台;延续8年的“今年夏天”毕业晚会及毕业红毯仪式成为毕业生展示与回顾的舞台;“从0到1”科创分享会以及创新创业知识竞赛,打造了学科知识竞赛以及创新创业的文化品牌;依托“青春经管团学小E”的公众号平台做出的系列采访“朝闻道”,推送“空降系主任阵地-肖康元老师”、及“旁友,你喜欢高数吗?-陈春宝老师”等,以轻松的形式推送学生喜爱的教师,引发学生共鸣与热议,纷纷点赞和转发;举办“临港区域高校商科学院学生会建设与发展论坛”,通过定期交流及调研,为临港片区高校商科类学院学生的发展提供助力。在海大的舞台上,赵大为老师把阳光正能量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房,带领学生一起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爱海大,不需要理由,因为海大就是我的‘家’!”。在赵大为老师心目中,海大给予他的“家”的感觉让他倍感自豪。2004年,学校由“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还在读大二的赵大为与所有同学一样,为学校实现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大跨越而欢欣鼓舞,为自己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而骄傲;同年11月,海大新校区规划建设,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求建设方案意见,赵大为也满怀憧憬为海大新家园投下神圣一票,并在2007年后带领首批学生在其中学习、生活、成长。12年过去了,当校园里最初的“牙签”树木慢慢枝繁叶茂,一步步走过留下的印迹,一条条曾经的学生发来的教师节祝福,一点点学校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这都成为赵大为老师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始终如一的动力源泉。

学生骨干培训
连续多年举办的主题毕业晚会
汶川地震灾区志愿服务
挂职团县委副书记指导非公企业团建
边疆挂职时与少数民族孩子合影
星辰计划学生骨干培训班对话老干部
参加招生宣传
创青春大赛全国银奖团队合影
创青春大赛全国铜奖团队合影
组织开展模拟导游大赛
设计的学院毕业礼物
文字: 
宣传部
图片: 
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 
海大印象工作室
策划: 
宣传部、新闻中心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