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承 95后大学生播撒“生命种子”——我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瞿森同学用善举拯救白血病患者

3月12日上午,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保健中心的一间普通病房里,95后大男孩、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三学生瞿森躺在床上正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床前围着他的爸爸妈妈、伯伯还有老师和同学们,他们都是来为他鼓劲加油的。

“听说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是一个比我还小两岁的北京男孩。真希望我的骨髓,能拯救那个年轻的生命。”病房上的瞿森,脸上荡漾着阳光般的微笑。一旁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机在工作着,鲜血从瞿森的手臂静脉中被慢慢抽出。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是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动员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从供者静脉中采集,并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供者体内。”医生介绍道,此方法其实和正常献血一样,不过整个采集过程要用4个小时,更需要捐献者付出一些勇气。

瞿森是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第434位捐献者,也是我校第二例捐献者。2016年,作为一名高中生的他,在母校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18岁成人仪式上,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化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实际行动。去年底,当上海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告知瞿森与一名同龄人血液配型成功时,已是上海海事大学海洋工程与科学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的瞿森,毫不犹豫地表达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愿。

“我履行当初入库承诺的坚定,来源于高中和大学的教育,也来源于家庭对我的影响。”瞿森说,他的伯伯瞿玉龙是上海市第5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2005年就实现了捐献,此后一直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和志愿服务默默奉献。父亲瞿玉熊也于2000年加入了捐献者资料库,一家人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早就结下了不一般的髓缘。

爸爸妈妈很支持瞿森的决定,妈妈更是在得知通过体检的第一时间表态,一定会安排好瞿森的起居饮食,不断叮嘱他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捐献万无一失。

“今天是植树节,他的名字里也带着‘森’字,在这个日子捐献也很巧合。”瞿森的爸爸感慨,瞿森捐献的“生命种子”将凝聚着这一家两代人和众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充满热情的人的祝福,被送至受者所在的医院。

我校学生处、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医院等相关负责人专程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慰问瞿森同学。学生处负责人表示,瞿森同学自愿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善举,向社会传递和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我校广大学子一直有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2016年,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13级学生孙嘉元作为上海市第3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我校首例捐献志愿者,便用他的善举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他的事迹影响了很多大学生。希望我校把这种大爱情怀代代传承,让这棵精神之树在海大学子中生根发芽,结出更多的果实。学校也将做好瞿森学业安排等后勤保障。

听说瞿森同学在医院接受捐献手术的消息,矍森所在的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都很关心,希望手术结束后,矍森能早日返回学校,和他们一起上课。

“瞿森平时成熟稳重又不失风趣幽默,是一个相处起来让人很舒服的人。印象里他一直都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生活中严于律己又宽于待人,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规划,并且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瞿森的同班同学邓翔宇表示,瞿森各方面都很优秀,还是学院篮球队前任队长,阳光、自信、乐观是他留给身边同学们的普遍印象。

瞿森的辅导员陈云龙老师也表示,瞿森同学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优秀,为人低调务实,积极热心帮助同学。在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表现出高尚的、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和宝贵的家国情怀,令人格外感动。这个大义之举,一方面是瞿森父母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是海大学子砥砺奋进、奉献社会的典型写照。

矍森说:我觉得上海海事大学给予我的教育就是八个字“诚实守信,敢于担当”。在这个教育方式下,从诚实守信来说,我履行了当时签署的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这份协议;敢于担当呢,就是当中华骨髓库、当患者征召我的时候,我又能站出来,给予他人生命第二次希望。“我相信,这就是上海海事大学的教育,给予我的美好品质。”

老师同学为他加油鼓劲
伯伯瞿玉龙是上海市第5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你是最棒的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保健中心
同学们录制了祝福视频
瞿森脸上荡漾着阳光般的微笑
文字: 
吉娜
图片: 
吉娜
编辑: 
石立山
策划: 
宣传部(新闻中心)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