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奖学金获得者易鑫:敢想、敢做、敢拼

经历过两次高考,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带着录取通知书,他千里迢迢从四川来到上海这座城市,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精彩。刚步入大学的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来学校的路上,目光就一直望向窗外,他不知道通往的大学将会带给他怎样的经历,但他心里明白,希望总是在前方。既然选择了开始,就要勇往直前。大一时他为入学生会曾参加了所有部门的面试,全拒之于门外,但现在他担任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一职;英语六级未过,从小到大从未主动开口讲过英语的他,竟然也能当着20多个留学生的面用英语教他们划龙舟;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参加体育锻炼,但上课从不睡觉,学习成绩保持年级前三。他是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12级的易鑫同学,在大学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德智体全面发展,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海事大学优秀学生、上海海事大学优秀团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获得了上海海事大学特等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远精神文明奖。他是上海海事大学龙舟队队员、上海海事大学长跑队队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以及国家级的体育比赛,获奖无数。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他这样总结自己——敢想、敢做、敢拼。

迎难而上,战胜自我

刚入学那会儿,虽然拥有热情,但听上去让人难受的“普通话”着实让他头痛,很多时候,一句话他说上三次可能也没同学听懂他要表达的意思,渐渐地他变得有些胆怯。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想法,也改变了他的大学生活。在一堂选修课上,老师随机抽中了他下周上台演讲,他紧张且忐忑,如果上台,以他的普通话和表达能力,肯定会引来同学们的嘲笑,但是他又想挑战一下自己,怀着不安的心情他还是答应了。一周后,尽管他准备得比较充分,但在演讲过程中还是结结巴巴,几次紧张到几乎忘了自己在讲什么,不过还好硬着头皮讲完了。令他没想到的是,虽然他讲得很烂,但在演讲过程中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讲完后还给了他热烈的掌声,老师也夸奖他讲得很好,这令他非常感动。自此以后,只要课上老师提供机会让学生演讲,他都积极争取,他不再那么胆怯,而变得越来越自信。2014年上半年,老师安排他担任留学生龙舟队教练,教授划龙舟的技术技巧。对于从没主动开口讲过英语的他,没犹豫便答应了下来,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提高自己英语口语能力并且能与留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文化,开阔自己的眼界。他开始拼命练习英语口语,观看了很多体育方面的英语教学视频,学习一些龙舟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法,现学现用。早上起床练口语,晚上睡觉前也练,就连做梦都能梦到讲英语。他说自己这一个月学的英语都快比上大一一年学的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能够较熟练地用英语表达,面对20个留学生也毫无怯意。在训练期间,他积极与留学生交流沟通,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他说,不敢做的人不会失败,因为还未开始就已经失败,而他敢做而且不怕失败,所以他成功了。

勇往直前,男儿本色

从小喜欢体育锻炼的他,大学也一如既往的坚持锻炼。机器不运转就会生锈,人不运动就会变懒,即使是放假他也不忘去操场跑几圈,或者绕着校园跑一跑,对于他来讲,运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可以收获精力和自信的好习惯。出于对体育的热爱,大一时便加入了上海海事大学龙舟队,龙舟队被称为是训练最苦的一支运动队,他每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要起床训练一个多小时,训练项目包括力量和体能训练,下午下课后还要下水进行龙舟训练,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从不间断。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他经常流血受伤,手上磨出一层厚厚的茧。但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在训练中,他强健了体魄,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在大学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随队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及国家级的龙舟比赛二十余场,曾赴江苏、浙江、辽宁、台湾等地参加比赛。在2014年6月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上获得一金两银的好成绩。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说他是海大田径场上的一匹黑马,连续两年获得了男子400米的第一名,在学生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他成功地把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运动会上的成绩从倒数拉到了第二名。在最能吃苦的年纪不能选择安逸,在最能拼搏的年纪不言放弃,他总是这样勉励自己。

学海无涯,勤能补拙

易鑫同学虽然在训练和学生会工作中耗费了很多时间,但学习成绩却能名列前茅。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作为一个学生,如果学习成绩很差,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等于白干。所以,他尽力协调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把每周需要做的事情提前计划好,做到有条不紊。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好学生,在他看来,这是对他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一种肯定,有些时候这种肯定也带给了他不少压力。在学生会工作忙和比赛多的时候,其实他也没少逃课,但他总能挤出时间来把错过的知识补救回来。习惯上,他每天早上比绝大多数人早起一个半小时,他就用这一个多小时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参照同学们的笔记,或者登陆超星网和国家精品课程网查找相应的课程来学习,现在网上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有些时候他自学的进度还远远超过了学校老师讲课的进度。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不逃课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学生,但逃课不学习的学生肯定不是好学生。在空余时间,他喜欢呆在图书馆,两年时间里,他每周花半天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及期刊,包括自己专业相关行业的前沿技术和知识,以及学校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时,他也热衷于参加学科竞赛以及科创项目,他认为当一个人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出来,愿意动手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更容易找到学习的乐趣,才更有动力去学习。

他很感激曾经这么拼命的自己,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非常感激给了启迪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让他在大学里找到了信心和勇气。

文字: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图片: 
王彬
编辑: 
海大印象工作室
策划: 
朱玉飞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