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办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

    11月16日至17日,由我校承办的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在体育馆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20所上海市高校、92支参赛队伍、近500名师生共济一堂,展开角逐。上海市教委高教处赵丽霞副处长,上海市创造学会副会长张仁杰、副会长朱建新,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施欣等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施欣副校长、张仁杰副会长和赵丽霞副处长分别致辞,对参与本次大赛的师生和志愿者们表示感谢,并希望各参赛队以大赛为契机,坚持对科学创新的追求,不断传承创新创造精神,为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本次大赛围绕“土木交通与环境(A类)”“机械电子(B类)”和“创意设计(C类)”三类分设7组竞赛项目,要求通过创新思维进行设计与制作,力求作品与教学实际、市场热点和生活应用紧密结合。大赛评选方式分为作品现场展示和选手答辩两个环节,由35名评审专家从创新性、实用性和市场性三方面进行综合评选。大赛评选出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0项。经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努力,我校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为历年来参加“创造杯”大赛荣获的最好成绩。

   其中,由物流工程学院耿攀老师指导的何瀚翔、王鹏鹏、张啸天、黄柱良、甘能清团队的项目“智能立体车库模拟系统”,由物流工程学院张琴老师指导的任少波、王萧羽、李志斌、王威、夏琪斌团队的项目“便捷解锁的安全自行车”,由信息工程学院邓志刚老师指导的胡相胜、莫杰、蒋晨龙、张迎春团队的项目“海神之眼”,由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曾骥老师指导的张健威、赵子敬、吴佳明、左东昊、金光枫团队的项目“基于增强现实与物联网的船舶电子设备手册”等4个项目获得上海市一等奖;由徐悲鸿艺术学院龙海瞾、金银老师指导的孙如宝、汤奇磊、闫云飞团队的项目“部分共享单车”获得上海市二等奖;由物流工程学院强海燕老师指导的李英、佘超杰、胡雨琛、唐宇海、罗秉瑞团队的项目“自动跟随婴儿车”获得上海市三等奖。

        经上海市创造学会批准,对所获得的一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以鼓励高校教师对学生创新教学的努力和付出,分别为来自上海电机学院的钟力,上海海事大学的耿攀、张琴、邓志刚、曾骥,上海建桥学院的潘铭杰,上海理工大学的钱炜、朱文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曹扬、沈娟等10名高校教师。

    在17日下午举行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7位评审专家组长分别作了精彩点评,从选题准备、答辩环节、创新体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启发师生对当下创新实践及未来创新之路深入思考。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建桥学院的学生代表也谈了各自参赛感受。

    朱建新副会长在闭幕式上表示,大学生“创造杯”大赛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希望大学生们再接再厉,创新永不停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

     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创造学会协办,旨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赛选手合影
颁奖现场
颁奖现场
颁奖现场
作品展示现场
撰稿:陈炎 陆后军 摄影、来源:教务处 物流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哈斯 吉娜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