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清单”主动服务 “增班车”回应需求 上海海事大学主题教育抓牢“早、深、实”
如何让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切实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海事大学在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立足临港、主动服务、接好地气、回应需求,把“抓早、抓深、抓实”贯穿始终。
从地铁16号线临港大道站到上海海事大学有大约7公里的路程,以往早高峰接驳车只有7点55分一班,坐车的人多,到学校后的准备时间少,这是主题教育开展伊始,教师们集中提出的意见。经过调研,学校迅速把班车难题列为首批即知即改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学校决定在7点45分再增加一个班次。很快,这一举措就落实到位。
“多了一班车,解了烦心事。”每天搭乘班车的张雪红老师表示:“这样一来,老师可以早十分钟左右到学校。因为很多老师可能早晨起来为了赶车没有吃早饭,这个时间可以吃个早点,喝杯热水,也可以早点进入教室,把准备工作做起来。这个做法很受老师们欢迎,老师们也特别感谢。”
作为2017年成立的南汇新城镇教育发展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单位,在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方面,上海海事大学一直走在前列。如何进一步深化联动?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一份《上海海事大学服务临港新片区中小学项目清单》新鲜出炉。从党建联建、体育艺术,到科技创新、暑期实践,清单把课程活动详细落实,罗列出具体负责人。通过主动发挥学科特色,打造一片红色港湾。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表示:“教育实行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现在中小学也需要到高校来进行一些体验。我们大学校园里的运动场、实验室、艺术和体育等这些资源,都可以为他们服务。”
身处临港新片区,既是发展机遇,也有建设重任。怎样把服务国家战略落到实处?不久前,在上海海事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首届世界海事大会在学校举行。13场论坛,100余个主题演讲,4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为海上丝路建设广聚智慧,共谋良策,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
宋宝儒表示:“大学要开门办大学,所以我们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把自己的资源经过梳理以后,为临港新片区服务。上海海事大学身处临港新片区,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力争成为新片区里培养国际人才的‘蓄水池’,打造一片红色港湾。”
(注:上海教育电视台2019.11.01教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