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学校广大师生高度关注会议的召开,第一时间学习了会议公报,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感受和体会。

校党委书记宋宝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学校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国家战略需求和航运业创新发展为牵引,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学科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扎实有力的改革举措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初北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指导意见”的落地落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布局,以交叉、创新牵引学科与专业发展。全力推进数智化转型融合发展,抢占和领跑未来海事教育领域新赛道。瞄准特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成为海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孵化地,在为补齐上海高端航运服务短板,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质升级中争当排头兵、展现新担当。以更大力度、更高站位、更新举措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学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海大力量!

教务处处长黄顺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会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作为航运、物流、海洋特色高校,我们要深入聚焦蓝色海洋,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服务临港地方发展,持续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学校教育能力提升、创新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在促进海事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勇于担当,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航运强国作出新贡献。

商船学院党委书记李希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学校“三个指导意见”,聚焦“智慧、绿色、安全”,推进开展有组织科研,建设“云上海事大学”,加强商船学院教育模式改革,为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而奋斗。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顾维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即将进入新阶段,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又一座标注时代的里程碑。经济管理学院将结合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特色,紧紧抓住此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瞄准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着力提升海运经济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教学、科研水平,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贡献我们的力量。

法学院党委书记王德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这为学校法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法学院将按照这个总要求,做好涉外航运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在深化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国际交流、强化质量保障等方面寻求突破,加快培养高素质、实战型涉外航运法治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培养法治英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峰:把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当作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建设海事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扎实推进三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要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张永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高水平”“高质量”“全过程”“深度融合”“系统集成”“一体改革”等关键词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与方向,其中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更加彰显了高等教育对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基石作用。同时,这些改革方向与总体部署也为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王忠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按照学校“三个指导意见”的要求,推动学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发扬钉钉子精神,齐心协力抓好贯彻落实。

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何航: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牢固掌握并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航运人才贡献力量,争做新时代学生的领航人。

物流工程学院副教授薛婷:在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后,我深感鼓舞和振奋,作为电气工程领域的高校教师,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具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同时瞄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在港航、物流、海洋方面的办学优势与特色,紧跟科学前沿,推动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水利工程(专)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茜: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与新挑战,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促进国家实现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学好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色,勇于创新,积极投身于航运事业,投身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新使命中,用实际行动展现我们海大学子的担当作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刘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的坚定决心。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我深知肩负责任之重大,我们当以满腔热忱投身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平时的学习与思考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

撰稿:焦玉玲 来源: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余宏荣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