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上海海事大学联合举办全国工业工程类专业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研讨会

5月17日,全国工业工程类专业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王金凤教授牵头的教育部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清华大学牵头的教育部工业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江苏省工业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举办,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承办。

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高校工业工程类专业课程的高质量建设及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上海海事大学工业工程系骨干教师在内的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的工业工程课程名师和企业代表共11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了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郑力教授,副主任委员、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王金凤教授等专家为研讨会致辞。上海海事大学牵头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邀请了成员单位多位专家分享宝贵经验,并组织了一场圆桌论坛。

会上,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王琛副教授发布了“工业工程学科引擎”创新成果,系统介绍了工业工程学科的重点方向和人工智能建设进展,并从学科知识图谱、学科探索导航、学科解题方法和学科前沿预测等方面阐述了该引擎的构建思路。天津工业大学刘亮教授受虚拟教研室邀请分享了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的经验,以“大学生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创新赛”为例,展示了竞赛过程中智能算法和仿真软件的应用情况。华为2012实验室资深专家张广铭博士结合项目经验,以“AI时代下,企业实践需要的《运筹学》教学”为题,提出了运筹学教学的多条课程建设建议,强调了算法特性与问题类型匹配的重要性。

圆桌论坛阶段,上海海事大学王金凤教授主持了主题为“联合开展教研合作,全面提升工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研讨,与会专家围绕工业工程学科交叉特性、课程规划、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结合,以及高校数据共享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宝贵观点。

目前,由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王金凤教授牵头的教育部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在学校教务处、物流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已吸纳成员单位共计66家,完成实践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视频、科创竞赛案例、教学成果等虚拟教学资源100余套,虚拟教研室教师取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40余项。为实现各协作高校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赋能人工智能时代工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贡献了海大力量。

王金凤教授大会致辞(右上)
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圆桌论坛
参会人员合影
撰稿:肖世昌 摄影:物流工程学院 来源:物流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姚旭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