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百年薪火相传,大中小思政一体化铸魂育人——上海海事大学联合开展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同课异构沉浸式主题教育
为推进落实上海市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同时,结合今年“五卅”运动一百周年的重要时间点,上海海事大学与上海市泥城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小学以及红色泥城纪念馆共同开展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同课异构沉浸式主题教育。浦东新区高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泥城镇社会事业办以及3所学校的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本次沉浸式主题思政课分为四个篇章,通过“舞剧叙事、童声传史、情景塑魂、古今对话”的展现形式,将泥城红色资源转化为立体可感的教育载体,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红色精神的时代力量。
第一幕“‘五卅’运动与泥城英雄儿女”由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展演。身披红纱的大学生们用极具张力的舞蹈,生动再现1925年“五卅”运动中泥城儿女的英勇群像,领舞同学则以泥城革命先驱为原型,演绎青年振臂高呼、直面镇压的壮烈瞬间,展现出泥城儿女在民族觉醒浪潮中“以血肉之躯筑民族脊梁”的热血担当,引领观众触摸百年前的觉醒脉搏,通过历史叙事与艺术表达的融合,让观众穿越时空,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为民族尊严挺身而出的抗争精神。
第二幕“红色种子在泥城”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小学以“讲解+短剧”的形式展演,呈现出泥城的红色记忆。三位小讲解员用童声解码历史,以“觉醒—抗争—传承”为主线,分别聚焦于泥城不同的历史时期:1919年民强小学林钧老师“革命火种”的隐喻授课;1930年沈千祥怀着“红旗不倒”的信念英勇就义;最后以光影叠映新时代少年升旗、研学画面,童声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寓意革命精神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
第三幕“红杉树下”由上海市泥城中学学生展演。他们以“红杉精神”为核,通过一段段情景短剧,串联“播种希望—狱中坚守—军民同心—信念如歌”的叙事脉络,讲述了红军与泥城乡亲以红杉树为精神纽带的革命故事。最后狱中合唱《歌唱二小放牛娃》的场景,将歌声化作冲破黑暗的精神旗帜;红杉画与红围巾的光影重叠,生动展现革命年代“军民鱼水情”的深厚力量,以及以信念抵御苦难的崇高精神,激励当代青年续写“根脉相连、奋斗不止”的时代篇章。
最后一幕“我们的青春”由两位上海海事大学学子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展演。通过古今对话,展现百年前振臂高呼的青年、战乱中坚守信念的红军、新时代建设者的身影,实现了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的同频共振,印证了“五卅精神”的时代嬗变——既是历史课本中的血色印记,更是刻在泥城儿女、中华儿女血脉里的奋斗密码。
此次主题教育采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同课异构的新模式,搭建起大中小思政教育交流合作的创新平台,打破学段壁垒,构建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育人经验互通。通过探索一体化育人新路径,推动各学段思政课在内容衔接、方法创新、目标协同上形成合力,努力打造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新范式,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积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