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联合主办“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等联合国贸法会法律文件对航运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
9月25日,由学校联合主办的“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等联合国贸法会法律文件对航运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址举行。研讨会由学校联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船东协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上海市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作为支持方,来自国际和国内货物运输、银行、海商海事等领域专家、线上各界嘉宾1万余人参加会议。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秘书长安娜·茹班-布雷(Anna Joubin-Bret),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初北平,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申卫华,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发表致辞。
初北平校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草案》创设的“可转让货物单证”规则,这将有助于商贸企业获取贸易融资,有利于内陆国家融入全球贸易网络。他表示,受上海市交通委委托,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研究中心在上海海事大学的成立,将为未来生效的《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提供丰富的适用场景;学校研发的全球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智能集装箱全程状态监控技术等航运数字创新性成果,将为货物运输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学校正在建设的“云端海事大学”将培养更多驾驭未来数字化航运的高端人才。
安娜·茹班-布雷(Anna Joubin-Bret)指出,《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是联合国贸法会在航运与贸易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其核心目标在于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法律确定性并降低跨境运输风险。她认为,该公约的实施将为全球航运产业注入新的制度活力和发展动能,不仅有助于优化国际贸易环境,也为企业跨境经营提供更加透明和可预期的法律保障。
申卫华表示,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目前尚难以通过单证转让实现货物处置,企业在跨境贸易和融资中面临障碍,区域发展和门到门运输亦受制约。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自2023年起作为观察员深度参与谈判,为规则制定贡献了力量。
马屹在致辞中指出,航运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亟需更加灵活、有前瞻性的法律规则与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上海国仲将继续通过规则创新、机制完善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包括《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在内的国际立法工作,为企业提供契合新业态的仲裁服务。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主持主旨发言环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法律官员、第四工作组负责人Alexander William Kunzelmann(亚历山大·威廉·昆策尔曼),中国外运华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涛,中国船东协会副秘书长张铎,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法律官员Giulia Stella Previti(朱利娅·斯特拉·普雷维蒂),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杨光作主旨发言。
此次研讨会设置了两个圆桌研讨环节。上海市国际航运代理行业协会副会长陈正主持圆桌讨论一,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瑜、上港集团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一尘、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数智赋能部副总经理郭健飞、招商局集团法律合规部律师宋安琪围绕“可转让单证公约和北京公约对航运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了发言。圆桌讨论二由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徐国平主持,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交易银行部主任级高级经理徐珺、上汽安吉物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茜茜、北京安杰世泽(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雷、捷爱士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海运航线经理张芬围绕“现代化技术赋能的货运单证对航运业发展的未来促进”作了发言。
据悉,《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草案》由中国政府向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提出议案并积极推动制订,并于2025年7月11日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举行的第58届年会上获得正式批准,将提交联合国大会第80届会议予以审议通过。
上海海事大学长期以来致力于高端涉外航运法治人才的培养,学校入选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积极推动海事海商理论创新与国际交流。本次研讨会是学校继2024年9月承办“《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签约周年纪念活动暨船舶司法出售国际研讨会”后主办的又一国际研讨会,是学校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与实务机关理论与实践联动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