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学子使用AI技术让校史“动”起来,创新形式开展新生校史教育“第一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校史教育形式,提升育人实效,让沉淀116年的海大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学校校史馆立足校史育人根本,大力探索“科技+校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依托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沉浸式情景剧等前沿技术,活化历史资源,将静态史料文献转化为动态鲜活、可感可知、可交互沉浸的育人载体,切实上好新生校史教育“第一课”,显著提升校史育人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

AI“对话”历史,时空穿越激发身份认同

2025年新生入学季,校史馆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等,创新应用AI人脸重建、语音合成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于严谨历史考据,对校史人物影像进行高精度复原与修复,让档案中的历史人物“鲜活再现”。在新生入学教育时,推出以抗战时期校史英雄人物、首任校长唐文治先生等为代表的AI复原数字人视频。13位曾在烽火硝烟中为民族独立、教育救国而舍生忘死的海大英雄“穿越”时空,生动诠释了海大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在校庆日,唐文治校长的“数字分身”重现了1909年在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以“商船所至,海权所至”的铿锵话语,激励新生胸怀国之大者,“学成致用,不负厚望”。这场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入学教育”,将抽象的历史精神和家国情怀具象化、人格化,极大增强了新生的身份认同感、自豪感,以及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VR“云”览校史,无界畅游打破时空藩篱

为突破实体场馆的物理限制,校史馆自今年4月起启动VR校史馆建设项目。制作团队由在校学生组成,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1:1数字化复刻实体展馆空间,通过放大细览、语音讲解、热点跳转等功能,带来深度沉浸式观展体验。师生校友无论身处何处,只需轻点鼠标或滑动移动设备屏幕,即可“身临其境”畅游“云”端校史馆。这种“时空无界”的体验模式,极大拓展了校史教育的覆盖面和可达性,让校史资源得以更广泛、更便捷、更持久地传播共享,真正实现了校史教育的普惠化、常态化,打造了“永不闭馆”的校史教育与文化传承新范式。

情景剧“活”化历史,沉浸共鸣传承爱国薪火

校史馆突破传统静态展览局限,特设沉浸式情景剧场。引入并常态化演出学校原创经典校史剧《“海辽”轮起义》,将观众带回那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岁月。在讲解员引导下,学生演员倾情演绎校友方枕流驾驶“海辽”轮,历经8天9夜生死考验,最终成功起义的英雄壮举。展柜中静态展出的印有“海辽”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伍分”钱纸币,与场馆内上演的惊险历程相互映照。观众身临其境,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亲历抗争之艰,感悟信念之力。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与价值共鸣中,观众深刻体悟到海大人心系家国、胸怀天下、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与爱国情怀。

未来,校史馆将持续探索新兴技术与校史研究、教育、传播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构建更加智能化、互动化的育人生态,计划拓展校史情景剧目,将大师剧《陈嘉震》引入馆内上演,制作“校史100问”系列科普短视频等,让校史教育更加趣味化、高效化、可感化,为培育优秀航运人才,服务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AI复原校史抗战英雄容颜短视频
校史馆VR展厅“设学缘起”展区
校史馆VR展厅“作育人才”展区
校史馆VR展厅“砥砺前行”展区
校史剧《“海辽”轮起义》彩排
校史剧《“海辽”轮起义》演出现场
文字: 
何航
图片: 
齐悦棠
编辑: 
姚旭
策划: 
校史馆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