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校荣校,从我做起——身边的故事”系列报道之十 : 不负初心,不负师生,不负年华 ——记上海海事大学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吴钢老师

吴钢,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留校后,吴钢老师任教于上海海运学院机械系,长期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担任机械原理与零件教研室主任、机械设计与制图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等职,负责教学安排、教学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2012年9月,正式调入上海海事大学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并担任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是一位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在机械系任教的20余年期间, 吴钢老师在课题组资深教师的指导下,致力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培养,为在校生开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和激光热处理”等课程,曾获得“优秀青年教师” “优秀党员”和“刘浩清奖”等多项荣誉。同时,他在工作之余学习并掌握了激光加工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顺利地进入了课题研究领域,先后发表《激光淬火硬化齿面工艺的研究》《激光相变硬化纵向层深分布模拟与均匀性控制》《激光工艺参数对表面硬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等20余篇研究论文,先后完成单向送粉双向扫描激光熔覆工艺防止裂纹的试验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表面硬度预测模型等项目。在上世纪80—90年代,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荣获“1991年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夯实基础,挑起职业重担

“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业务能力,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求知……”这是吴钢老师自入校以来所秉持的对自我的要求。谈及吴钢老师入校工作的30余年,他依然十分怀念入职工作的第一天,感激教研室主任对他的谆谆教导,自始至终将其铭记在心。

留校后,吴钢老师在教研室下属的机械原理与零件实验室度过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年,从事实验设备管理和辅助实验室老师开展实验指导,主要负责协助实验室老师认真准备实验项目、日常维护管理实验设备和确保教学实验的正常开展。承蒙师长们长期以来的鼓励和指导以及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脚踏实地每一步,循序渐进终担当。通过第一年的实验室基础工作,吴钢老师在实验教学指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业务水平得以明显提升。

结束了一年左右的实验室工作之后,吴钢老师选择伏案于教研室,主要担任助教相关工作。对吴钢老师而言,为学生们授业、传道和解惑的过程,正是自主学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宝贵机遇,两者密不可分。他认真仔细地记录、整理、总结、思考和修正每一节的课堂内容和每一科的课后练习,协助主讲教师们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从头至尾、一字不差地听教研室开设的所有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设计基础”等。在师长们的悉心指导下,他参与了编写课程讲义以及课堂试讲。

时光荏苒,匆匆两年的助教,为吴钢老师之后的从教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业务能力和水平也获得了教研室全体老师的一致认可。值海大建校110周年之际,吴钢老师怀揣着梦想继续扬帆起航,衷心地感谢教研室全体老师们给予他的无私帮助和点滴指导。

牢记初心,坚持职业操守

三年的业务训练暂时告一段落,吴钢老师正式迈入了执教生涯。他说,如今的教有所成,离不开每一位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两年的助教经历。他坚信,教与学绝非仅仅是一成不变,知识的哺育与传递是动态的、双向的、形式多样的信息交流,因为在多样化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们的知识体系得以巩固,老师们的授课技能得以完善。

在吴钢老师眼中,师亦友,友亦师。他喜欢通过观察学生们微妙的表情变化和不同的反应程度,从中摸索和领悟。他深知,大学学生更需要的是“师傅领进门”,换而言之,胜任课程教学的关键因素,则是分析能力的切入点是否贴近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知识构建的广度与深度是否远过于专业书本的仅有内容。

漫漫耕耘路,惶惶执教心。正式担任非机械类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讲教师之后,上课前,吴钢老师反复参阅听课笔记和课程讲义;课余之时,他结合老教师们的听课意见,不断剖析自我教学、整理心得体会,进一步提升教学讲义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吴钢老师说:“老主任们的谆谆教导历历在其心,老教师们的声声嘱咐犹在其耳,不敢或忘。”

3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吴钢老师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逐渐能够胜任“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教研室开设的所有课程的主讲任务,并从中稳步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同时,在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表现优异,喜获“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

默默耕耘,不使年华虚度

1985年留校任教直到上世纪末,吴钢一直是当时教研室内最年轻的老师。随着教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吴钢老师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及科研工作。

作为骨干教师,授课本科生的同时逐渐担任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硕士生导师等工作,并主持完成《机械设计基础》校级和市级重点课程建设。在2004年全校的本科教学评估、2008年机械专业评估等重大任务中,吴钢老师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教研室、机械系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如既往地在忙碌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中默默奉献。

1987年,吴钢老师踏入了科研领域——“齿轮激光淬火”课题组。作为激光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之一,其在国内实属开创性研究,被列为国际激光加工技术研究领域内的前沿课题之一。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出身的吴钢老师而言,该课题研究所涉及的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等专业知识既新颖又陌生。吴钢老师秉持一贯的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很快就学习并掌握了课题研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该项研究领域内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

角色转换,唯有本性依旧

2012年9月,吴钢老师的工作重心从物流工程学院转入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并担任下属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一职。

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面向本科生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每年承担全校的机械、电气、轮机、能源等共18个工科类本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训教学任务,且拥有车、钳、焊、铸、锻、气割、3D打印等多种加工设备,因此教师们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条件下,承担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作为工训中心各项工作的主管,吴钢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实训教学任务和各项工作的安全稳定开展,吴钢老师秉持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安全第一、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与中心全体老师齐心协力筑牢安全底线,在平稳中求创新、谋发展。据悉,直至今日,工程训练中心已持续保持安全零事故数年,已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屡次获得“校年度安全先进集体”,个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

在坚持安全稳定开展实践教学和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工训中心拥有的自身优势,开创新局面、推动新发展,也一直是吴钢老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一大情结。恰逢学校大力开展一流本科建设,面对中心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在学校和中心上级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吴钢老师带领实验实训中心全体老师以更大的决心,倾力打造工程训练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苹果树工坊,力争将其建设成为设施一流、水平较高、特色鲜明、面向全校的开放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工训中心的创新实践平台与学校的创新教育、工程创新人才方面不可分割,学生们在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中中脱颖而出,,如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2019年第五届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金工工艺项目第四名、全国二等奖,赢得校内外乃至沪上各大高校的肯定。除此之外,工训中心的苹果树工坊也为学校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起重机创意设计大赛等赛事提供了又一技术平台。自2010年起,吴钢老师作为大学生竞赛的主要指导者,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机械创新大赛,斩获“上海市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连续两年获得校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

从教34年,不论身在何方,肩负多少职责,吴钢老师总能做到认真细致和勤奋踏实,在平凡而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践行着不负初心、勇于担当的承诺。

与我校参加中国海员技能比武的学生合影
陪同外国专家考察工程训练中心
指导创客活动
在课堂上
吴钢老师
文字: 
王以淳
图片: 
李恺等
编辑: 
石立山
策划: 
宣传部(新闻中心)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