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师德标兵” 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系列报道二:他以严谨的态度,带领学生感受法学学科的温度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弘扬高尚师德,展示海大教师形象, 上海海事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在全校组织开展了第十二届“师德标兵”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经各学院党委推荐、学校官方微信投票、校党委审定,授予商船学院张盼龙等十位教师“上海海事大学第十二届‘师德标兵’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授予交通运输学院王忠宇等六位教师第十二届“‘师德标兵’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学校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海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事迹。希望通过对身边好老师先进事迹的深入报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他以严谨的态度,带领学生感受法学学科的温度
——记法学院郑睿老师
个人小传:
郑睿,法学院副教授,海商法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上保险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商事仲裁法,著、译有《海上保险:法律与实务》《英国货物买卖法》,主持的《海上保险法》课程获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立项。自2018年起指导学生参与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连续七年获团体奖,并在2020年和2025年两次获得最佳书面陈述奖(反方)第一名。
化繁为简,他的课堂生动有趣
身着西装、手执教棒、神情专注、严谨解读……这是郑睿老师上课的模样。在他的课堂上,复杂晦涩的知识被巧妙拆解,化作通俗易懂的案例。学生们紧紧跟随着他的节奏,沉浸在知识的盛宴中。“尽量用最简单的话把复杂的事讲清楚”是郑睿一贯的教学理念。在他的学生看来,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思维的启迪。
郑睿凭借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开设了如《海上保险法》《船舶建造及买卖法》《租船运输法律与实务》《法律英语》《英美法概论》等一系列本科生课程,为同学们搭建起通往专业知识殿堂的坚实阶梯。对于法学院的本科生而言,会有不少于四次的机会选到郑睿的课程。正因如此,学生们私下里笑称郑睿为“四大名捕”,看似调侃的称呼背后,实则饱含着学生们对他认真负责教学态度的高度认可。
在郑睿的课堂上,他会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英文文献,对于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英文阅读困难,郑睿经常鼓励大家坚持阅读:“当你读到第100篇文章时,可能还只能看懂30%,但是当你读到第101篇时,你就可能读懂70%了。这就是水滴石穿之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郑睿会拓展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比如英国最高法院院徽的组成、英国议会座位的摆放等。他的课堂总是内容翔实,氛围轻松欢乐,学生们或是积极地记录,或是努力地翻阅词典,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感觉既有趣又富有成效。
一学期课程结束后,郑睿还会为学生准备特别的“礼物”。在《海上保险法》的课堂上,郑睿朗诵了来自亨利·费朗罗的《大海的秘密》作为课程的收尾,他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抑扬顿挫。2024级国际法学研究生杨惠茹深受触动:“我最喜欢诗中‘汪洋大海跳动的心脏使我心潮起伏’这一句。老师的热情和真挚让我感受到这门学科的温度,也激励我以更加严谨的态度自我审视。”他认为每次结课,不是求知旅途的终章,而是知识根系向更深处的延续。
注重实践,他的教导细致入微
郑睿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今年的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里,郑睿带领的学生队伍凭借卓越的表现,一举斩获最佳书面陈述奖(反方)第一名的佳绩。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郑睿第二次带领队伍荣膺这一荣誉。模拟法庭赛队的队长滕尔杰说:“郑老师指导我们就像在教婴儿学步一样。在书状提交前夕,我的大纲仍然存在内容不一致的问题,郑老师没有丝毫责备我,反而顺着我的错误逻辑进行推演,通过引导使我最终发现了错误。”
细节决定成败,郑睿向学生反复强调庭审礼仪,尤其是与法官的眼神交流。“这不仅是你对发言稿熟练的体现,更是你的精气神、你的自信程度以及说服力的体现。”郑睿鼓励学生要用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去注视法官,有条不紊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直接的眼神交流,能让法官充分感受到学生的真诚与自信,理解所表达的诉求,增加赢得案件的机会。
郑睿始终坚信,要让学生真正学好专业知识,就得让他们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动态。他常常带学生参加研讨会,并鼓励学生们在研讨会上积极发言。2022级国际法学研究生孔祥玲说:“在研讨会上发言的经历,帮助我克服了心理障碍。虽然下一次还会紧张,但是再也不会害怕分享观点,也不畏惧别人的质疑了。”在漫漫学术成长之路上,学生们对郑老师满怀感恩,感激他争取来的参与研讨会机会,每次大家都积极报名、踊跃参加。
点赞评论,他的陪伴春风化雨
在培养学生的方式上,郑睿更倾向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希望你们自己挖掘论文选题,我会竭尽全力帮助你们。”这是每次与研究生新生见面郑睿都会说的话。在微信群里分享下一节课的课件以及学科最前沿的资讯,已经成为郑睿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日常。
指导学生论文时,郑睿善于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论文格式上的瑕疵。在他看来,论文写得是否规范是衡量学生写作态度的重要标尺。2024级国际法专业王芸同学回忆:“他会直接问我们哪种格式更好看,让我们了解到论文书写也需要注重审美。”
在生活中,郑睿与学生们情谊深厚,每个学期开学都会聚餐,邀请学生尝试他家乡云南的特色菜肴。平时,他们宛如朋友一般,若是看到学生们发的朋友圈动态,他都会点赞,有时还兴致勃勃地附上几句评论,或是送上真挚的鼓励,或是聊聊自己的感悟。此外,郑睿的公众号“郑老师的英国法课堂”,已经积累了70余篇原创文章,是师生了解英国法、海商法领域最新资讯的重要窗口。
“上郑老师的课如沐春风,如临秋水”“郑老师是我一生的导师”,学生对郑睿的评价字字句句都包含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郑睿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善良与真挚,在教学与科研的领域精耕细作,为学生的成长遮风挡雨,助力他们在热爱的天空振翅高飞。
郑睿寄语学生:能够逐渐领悟知识背后的逻辑和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在未来的学术研究、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中都不可或缺的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