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洲班留学生

2012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学-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SMU-RMU)“物流管理”专业本科项目第一期36名非洲留学生完成了在加纳的两年基础知识学习,来到上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海大生活。如今,一个学期即将过去,这群不远万里来华求学的异国学子在海大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非洲学子感言:在海大的每一天都很难忘

交通运输学院109室是非洲班留学生的固定教室,大家都很愿意聚在一起聊聊这学期学习生活的体会。

“是否适应饮食和气候条件”是非洲班留学生来到我校面临的首要问题。留学生们纷纷表示,从住宿、餐饮到学习,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相关管理人员和学院老师对他们照顾都很周到,负责任的老师、给他们很多帮助的中国学生、尽职尽责的保安等等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上海的学习和生活十分顺利。一个学期下来,他们适应良好,已经把上海海事大学当成了自己的家。

本学期,非洲班留学生进行了四门专业课和“实用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学习。在谈到学习体会时,班长Benjamin说:“非洲班课程安排的比较合理,内容充实,教材和资料都很充足。老师们利用视频、案例等不同方式组织上课内容,有趣而不枯燥,有难度但更有收获。”

留学生们说,他们平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家人联系,在中国的许多经历让他们忘记了想家,同时他们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这次来中国学习深造的机会,尤其是看到学校拥有那么好的教学生活设施和学习环境,很想充分利用在中国的每一天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他们认为,资源多、图书馆上网免费、讲座多,能聆听到海事领域顶级教授的授课与讲座是在海大学习的优势。

交通运输学院负责非洲班日常教学管理的胡方方老师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留学生们对老师的要求很配合,并且常常会与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对他们有不满之处能及时提出批评,他们会立即改正。

即将到来的寒假,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留在学校,有些留学生计划在中国旅游,北京的长城、西安的兵马俑博物馆、杭州的西湖都是他们向往的去处。不少留学生表示,非常想在这宝贵的一年里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中国老师评价:非洲班学生学风很好

在交通运输学院任课老师、辅导员等多位老师的眼里,爱学习、不逃课、上课纪律好、积极提问、课上讨论热烈、课后作业做得好、尊重老师有礼貌是这些非洲班留学生的共同特点。

物流管理系主任沙梅老师认为,非洲留学生学习态度很好,爱动脑筋思考,乐于与老师互动,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渴望。这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喜欢让老师讲课很受激励,备课也很有动力。

张涛老师说,布置案例分析作业,按照之前的做法,只需给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打分就行,但非洲班留学生却希望老师能找时间对他们的作业进行点评、提出意见,他们很想通过与老师的一对一互动来提升自己。

老师们经常会对其他学生讲非洲留学生刻苦学习的例子,希望同学们多向他们学习。

展望新学年:更加努力学习,更好融入海大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非洲班留学生们纷纷表示,最初“很想把自己看成海大的一员”,现在他们已经积极融入了上海海事大学。

为了给非洲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除了专业课学习,交通运输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还组织了许多精彩的课外活动。有的留学生参加了学校的龙舟队、武术队,有的还爱上了乒乓球。富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运动项目对于非洲学子们具有独特的吸引力。Selase说,学习划龙舟和武术,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也领略了上海海事大学的博大魅力。国际教育学院组织非洲学子参与的上海奉贤区都市菜园蔬菜节郊游活动、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运动会、上海市第十届“张江杯”中外友人乒乓球比赛、圣诞迎新联欢会等活动,也深受留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极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除学校组织的活动之外,非洲学子们也积极主动地与中国学生沟通交流,比如通过每周的英语角他们认识了很多中国学生。Kwame表示,在相处中不仅能互相学习语言,也学到了许多别的东西,还去了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希望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更多一些,交到更多的中国朋友。

“最令我们敬佩的是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他们对这片原本陌生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了解的渴望。他们很愿意在舞台上展示自己以及国家的民俗风情,很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很愿意去结交朋友。我们非常钦佩他们,也祝愿他们能在中国学有所成。”非洲班学生助理王鑫培同学说。

非洲班留学生也非常关注学校的新闻,经常浏览学校校园网。最近一段时间,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学校的“育明”轮,很期待有一天能到“育明”轮上参观实习。班长Benjamin——这个每次上课都带头坐在第一排的小伙子说,他们一定会珍惜此次来上海海事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在新学期里,更加努力地学习,毕业后为国家乃至世界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两国的交流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字: 
吉娜、胡志武
图片: 
李萌、李飞、交通运输学院
编辑: 
李萌、苏娅
扫码分享本页面
扫码分享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