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千企百港调查”大学生社会实践
实践动态
第四期
共青团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
2025年8月18日
“千企百港调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56支实践队前往上海海事法院、江南造船厂等企业开展航运单位调研,40支实践队前往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江苏太仓郑和公园等地开展航运地表探索,37支时间队伍在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皋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开展航运文化普及。现将部分社会实践队伍近期的实践动态展示如下: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经济管理学院】
第55分队
航链经纬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单位调研专项
探寻航运脉络,共绘经纬蓝图
经济管理学院航链经纬实践队成立于2025年6月,由经济管理学院王雪纯担任指导老师。本次实践,实践队计划前往江苏太仓参观太仓博物馆和郑和纪念公园,走访上海天骏航运有限公司、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等航运单位进行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并宣传我国航运文化,探索航运行业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学习航运企业对于智能船舶的应用和在国家“双碳”战略下绿色供应链方案。
7月5日,航链经纬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王雪纯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天骏航运有限公司,开展航运单位调研活动,过程中实践队与上海天骏有限航运公司总经理陈翔、上海鹏晟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鹏杰进行交流,对航运物流行业有了全新的认知与理解。
座谈会上,陈总和潘总分别向小组成员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整体规模、企业文化以及发展转型中的整体规划。随后,针对小组所提出的问题,两位总经理根据各自企业发展状况和自身丰富的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如企业针对低碳供应链在运输环节节能减排的优化方案或者措施、企业对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与选择方法、物流货代行业在当今社会与国际形势下的发展前景、企业对于绿色智能船舶在货代行业运用的实践与展望等。两位总经理都提到,未来船舶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各方面都会有卓越的进展,无人驾驶也会成为日后的趋势。对于中小企业在航运、物流中的优劣势,潘总认为中小企业灵活性高,市场变化应对快,可迅速转变航线、调整战略;内部沟通流程简单,基本一个会议就能做决策;部门小、层级少,员工有更全面的实践机会,锻炼空间大。但抗风险能力与资金能力相对较弱,受突发事件的影响更大。关于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建议的话题,两位总经理均认为大一、大二应打好基础,重点学习专业知识、英语、基本办公软件,培养逻辑与分析能力。也建议学生主动学习短视频、自媒体内容创作,把自身经历、专业知识、行业观察整理成作品,塑造个人IP品牌。同时需要注重情商、沟通表达、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些“软实力”往往在职场中更能决定升迁和长期竞争力。
经过本次航运单位调研,小组成员更为深刻地了解到运输代理行业的现状及其背后富有创新力的运营模式,也体会到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专业知识学习与拥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在感受行业特色的同时逐步明确了未来人生道路的前行方向。
供稿:颜久寓
指导老师审核:王雪纯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101分队
沪水共济探索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单位调研专项
探索上海水源地:四库联动应对咸潮入侵的实践调研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实地考察城市供水系统
沪水共济探索实践队成立于2025年6月,由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文兵讲师担任指导老师。本次实践,实践队前往上海城投水务原水分公司、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青草沙水库及陈行水库,聚焦“上海长江口四库联动应对咸潮入侵的实践机制与优化路径调研”。实践内容包括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和数据分析,旨在引导学生破解调度协同效率低、生态影响评估不足等实际问题,为城市供水安全提出可落地方案。预期成果包括《四库联动调度协同机制问题清单》及优化建议报告。
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张文兵的带领下,沪水共济探索实践队一行人赴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深入水库管理一线,通过三天密集的参观、访谈和座谈,系统考察了上海自来水水源地变迁、水库建设运行及咸潮应对机制。活动覆盖原水分公司和两座核心水库,为研究长江口四库联动的现实堵点积累了资料,也为学生提供了扎根行业的实践平台。
实践队抵达上海城投水务原水分公司后,在技术主管的陪同下,队员们参观了供水调度监测中心,详细了解了长江口咸潮预警系统的运作流程。技术主管现场演示了实时水文数据监测平台,并解释咸潮入侵频次上升对原水盐度的影响。当问及,“数据共享是否存在延时问题”,技术主管回应道:“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相关问题,但在智能调度系统上线后,该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实践队实地考察了青草沙水库,水库管理员带领大家巡视堤坝和取水口,现场讲解水库的日常维护与咸潮应急措施。管理员指出:“库容调度需兼顾生态需求,换水与供水需要平衡。咸潮应对应需要提前蓄水,但换水过少造成的水质恶化需要重视。”
实践队前往陈行水库参观见习并开展总结座谈,企业向实践队以实地讲解的方式介绍长江引水源以及陈行水库在原水系统中的现状。双方围绕“四库联动优化路径”深入交流。张文兵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前三日调研,提出建议开发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并制定《咸潮事件公众沟通指南》等方案。
通过三天实践,队员们不仅掌握了水库调度实务,更对超大城市供水安全有了切身理解。实践队员感慨:“咸潮入侵非技术难题,而是机制协同的考验。”实践队将把调研转化为《优化路径政策包》,提交上海市水务局参考。下一步,实践队成员们承诺在学习和工作中深化水务研究,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城市供水一线”。
供稿:孙洪鑫等
指导老师审核:张文兵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经济管理学院】
第050分队
数智星槎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地标探索专项
江苏调研行,青春绽芳华
经济管理学院数智星槎实践队成立于2025年6月,由经济管理学院王雪纯老师指导。本次实践,数智星槎实践队赴江苏太仓市开展航运地标考察,重点走访郑和公园与太仓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与现场访谈深入探索郑和精神的时代价值,旨在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脉络,挖掘海上丝绸之路的当代价值。
7月9日,在队长王欣怡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进江苏太仓郑和公园与太仓博物馆,围绕“郑和航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开展实地研学。队员们在郑和铜像前回顾七下西洋的壮举,于博物馆中考察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通过实地观察与影像记录,为新时代航运强国建设汲取精神养分。
实践队抵达郑和公园后,依次参观了郑和铜像及宝船模型。同等比例复刻的“郑和宝船”巍峨矗立,帆索层叠,其结构特点与现代集装箱船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展现了古代船舶的设计理念与建造工艺。队员们走入郑和纪念馆,与工作人员展开访谈。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郑和作为明朝航海家的事迹、纪念馆的建立背景及中药香囊制作、线上答题等特色活动。工作人员指出,郑和率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主要进行和平交流与技术传播,其形象在东南亚多地仍被纪念,为深入弘扬郑和下西洋的民族精神,响应国家关于“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号召,2023年7月纪念馆完成提档升级。
实践队走进太仓博物馆,重点考察了展厅中央陈列的大型郑和宝船模型,直观展示了宝船精密的船舵、锚具等设施。队员们注意到“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的拓片是印证太仓刘家港作为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历史文献证据,也是研究航海史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
郑和七下西洋的帆影虽已远去,但“协和万邦、敢为人先”的精神历久弥新。通过此次实践,数智星槎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作为海事学子,既要传承古代航海家的勇气与智慧,也要立足当下,为航运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青春之我助力海洋强国梦。
供稿:庄若楠等
指导老师审核:王雪纯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128分队
海潮芦声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地标探索专项
芦声励志,踏浪寻防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潮芦声实践队成立于2025年3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达山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本次实践,实践队计划前往奉城古城墙遗址、华亭古海塘遗址、奉贤博物馆、金山卫古城墙遗址、南汇古城墙遗址、川沙古城墙遗址等地,开展探访调查形式的实践,旨在挖掘海塘、古城墙等设施背后蕴含的海防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并提出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上海作为长江出入口,也曾见证了众多的海防战役,承载着海防数百年的历史。海潮芦声实践队为增强民众对海防的认识,提升海防意识,助力国家安全,建设海洋强国,于2025年6月,开始深入探访上海海防遗址。
6月18日,海潮芦声实践队首先去到上海市奉贤区的古城墙遗址探寻海防历史。在万佛寺内实践队聆听了长期做义工的工作人员讲述奉城古城墙的历史;在金山卫城墙遗址中修建的抗日纪念博物馆内实践队见证了明代抗倭时在东海掀起的惊涛骇浪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腥风血雨。此外,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华亭古海塘的历史,海潮芦声实践队参观了奉贤博物馆的海塘厅,从宋代“筑塘碑记”拓片,到清代古海塘遗址条石,从全息投影里纤夫筑塘的艰辛,到互动墙上古今海塘的变迁,无不诉说着先民与海潮搏斗的千年史诗。实践队的成员们逐渐认识到,海塘不仅是抵御潮水的堤坝,更凝聚着古人“天人相协”的智慧,化作了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在当代城市建设与生态守护中继续闪耀文明的火种。
海潮芦声实践队还分别去了南汇古城墙遗址(南汇第一中学内)、老宝山城遗址、柘林海防碉堡、秦家店烽墩遗址等地点,深入挖掘分布在上海各个角落的海防遗迹。
6月23日,海潮芦声实践队小分队在指导老师王达山的带领下,参观了上海吴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吴淞炮台遗址。成员们参观了清代吴淞炮台古炮、鸦片战争中缴获的军械武器、吴淞炮台纪念广场石碑等,深刻感知到吴淞炮台锈迹斑斑的古炮与弹痕累累的城墙,是历史的铁证。它见证了近代中国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碰撞下的惨烈抗争,陈化成等将士以血肉之躯诠释了“捐躯赴国难”的大义。如今繁华港口与沧桑炮台的对比,既印证“落后挨打”的教训,也昭示民族复兴的历程,时刻警醒我们居安思危,传承不屈精神。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海潮芦声实践队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一个个海防遗址的探索当中,实践队成员们经历了一场沉浸式的海防教育体验,大家一致表示在实地探访中深刻了解到了海防遗址背后的历史文化,明白了传承海防文化,弘扬海防精神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在实际行动中提高了海防意识,希望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陈龚熙然等
指导老师审核:王达山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经济管理学院】
第19分队
航迹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文化普及专项
航迹入森海,逐梦正当时
——上海海事大学航迹实践队赴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暑期职业探索实践
航迹实践队于2025年正式组建,队伍聚焦于航运产业发展、职业规划引导等方向。为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航运行业运作、提升职业认知能力,获取行业前辈的实践经验与就业建议,航迹实践队聚焦“职业探索与就业引导”,于7月15日前往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交流。
7月15日,上海海事大学航迹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姚旭、沈超的组织下,走进上海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以“航运职业探索”为主题,开展岗位参访、企业座谈、实习政策了解等多维度交流。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深入提问,收获了来自航运行业一线从业者的经验分享,也对船员外派、英语能力提升、陆地岗位发展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与定位,为今后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坚实参考。
在森海公司业务三部总经理托马斯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公司办公区域,并对森海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进行了初步了解。作为一家专注于船员外派服务的企业,森海凭借二十年发展积淀,与全球百余家船东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覆盖各类主流船型与航线。在托马斯的详细介绍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外派流程、岗位要求,更对船东面试中英语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
上海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佳琦就陆地岗位的发展路径进行专题讲解,指出森海除外派业务外,在人事、客户对接、业务支持等方面亦有大量实习和就业机会。她鼓励同学们珍惜校内所学,注重软实力培养,力求在毕业前获得足够实务经验。“公司目前有多位上海海事大学毕业生担任要职,校友文化在这里延续得很好。”她补充道。
在交流座谈环节,业务四部总经理周松结合自身从船员到管理者的成长经历,为实践队成员带来务实的职业建议。他指出,航运作为一个高国际化、高挑战性的行业,需要青年一代秉持“多看、多试、不设限”的开放心态。他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考证提升,探索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而不是单一选择“上船”或“上岸”。这一观点引发了现场实践队成员的广泛共鸣。
实践队员们围绕“船员实习期时长”“英语面试常见问题”“陆地岗位职责”等多个具体问题,与企业代表展开互动问答,均给予了详实回应。
此次走访是一次深度的职业认知旅程,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行业入门指南”,也促使大家在学习之外,更加关注自我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路径的探索。通过本次赴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的交流实践,航迹实践队成员切实拓宽了对航运行业的理解,明确了职业方向,也深刻意识到英语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未来,队伍将继续以职业探索为切口,引导更多同学走出课堂、走进行业,在真实环境中提升能力,坚定梦想,逐梦深蓝!
供稿:战禹潼
指导老师审核:姚旭、沈超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徐悲鸿艺术学院】
第120分队
艺心同舟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文化普及专项
美育航程,探寻航运文化瑰宝
徐悲鸿艺术学院艺心同舟实践队正式成立于2018年6月,由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刘德媛、李妍担任执导老师。2023年12月,实践队曾荣获2023年上海海事大学“知行杯”校内选拔赛三等奖。2025年6月,为让更多中小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海洋非遗的魅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激发对海洋海事文化的热爱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保护,艺心同舟实践队承办的创意美术夏令营正式开营。
7月3日,在实践队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夏令营学员运用彩铅、水彩笔等工具,为原本简单的画面变得色彩斑斓、生动有趣,展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学员为海洋生物添上闪闪发光的鳞片,有的为海洋场景增加神秘的海底宝藏。
在“从画布到方舟:流浪生灵——治愈毛毡”课堂上,实践队向学员们讲解非遗毛毡知识,播放操作视频,现场演示平面戳和立体戳技巧。学员们热情高涨,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和海洋场景。有的捏出可爱的小鱼,有的塑造出神秘的海底城堡。在制作过程中,实践队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鼓励孩子们结合自己对海洋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学员们有的制作了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有的则构建了充满童趣的海底城市,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孩子们对海洋和平的向往和憧憬。
本次课程与联合国相关项目紧密结合,夏令营学员的作品有机会以大型装置形式在联合国大会80周年庆典大会期间,展出于联合国总部大厅,以全球巡展的方式,呼吁世界关注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美育问题。实践队向学员们介绍了“连接——非遗点亮未来”青少年公共艺术项目,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参与到这一项目中。
夏令营学员们的作品以毛毡和黏土为载体,承载着对和平、希望、健康与家园的思考,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文化的精髓和海洋和平的理念。课程结束时,小朋友们的作品被装裱展示。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毛毡黏土创意实践和联合国项目,他们不仅学会了手工制作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把自己的作品视为对海洋和平的一份贡献,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而实践队队员们也表示,将继续努力,为传承海洋文化和非遗技艺贡献力量。
本次毛毡黏土创意实践之旅,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了艺术的乐趣和创造的魅力,更通过参与联合国项目,激发了他们对海洋和平的关注和追求。未来,艺心同舟实践队将继续携手更多国际项目,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贡献力量。
供稿:陆晓庆
指导老师审核:刘德媛
图1 航链经纬实践队赴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调研 金陆圆 摄
图2 沪水共济探索队赴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调研合影 李文捷摄
图3 数智星槎实践队与郑和纪念馆“郑小和”合影 徐天翔 摄
图4 海潮芦声实践队参观吴淞炮台遗址 王达山 摄
图6 艺心同舟实践队夏令营学员作品展示 陆晓庆 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