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及访客 图书馆 档案馆 旧版入口
数字平台 教师邮箱 人才招聘 基金会
上海海事大学
  • 首页
  • 校情总览
    • 学校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校区分布
  • 院系导航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继续教育
    • 学生活动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其他招生
    • 就业指导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 学术刊物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 讲座信息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信息公开
  • 云端海事
  • ENGLISH
上海海事大学
  • 首页
  • 校情总览
    • 学校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校区分布
  • 院系导航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继续教育
    • 学生活动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其他招生
    • 就业指导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 学术刊物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 讲座信息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信息公开
  • 云端海事
  • ENGLISH
科学研究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 科研机构
  • 学术刊物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 讲座信息
  • 10-13
    2025
    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分中心
    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分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2年12月正式批准立项,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与上海海事大学共同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围绕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聚焦船舶运输与智能航运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化与产业化,系统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赋能”全链条创新生态,围绕船舶通信导航技术、航运智能管控技术、智能船舶安全防控技术、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融合技术开展科技创新攻关,致力于打造船舶运输与智能航运领域“前沿技术策源高地”与“产业应用示范平台”。以技术创新牵引创新人才培育,打
  • 10-13
    2025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能效与排放检测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1年12月批复成立,由中船704所牵头,上海海事大学等单位参与共建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船舶能效与排放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围绕船舶能效提升和排放控制开展科研创新和产业赋能的专业化实验室。实验室以服务“双碳”目标与海洋强国战略为核心,立足国际航运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和我国绿色航运引领式发展的战略契机,围绕船舶绿色燃料能源应用技术、船舶能效管理、船舶排放性能检测与尾气治理、绿色航运规则制定等方向,构建“技术研发-数据监测-治理应用-规则制定”的系统性绿色船舶温室气体
  • 08-06
    2025
    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海事大学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于2007年10月获教育部批准立项,2011年8月通过教育部专家验收,2012年1月11日教育部批准工程中心挂牌,进入正式运行阶段。工程中心现有员工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设信息处理实验室、传感测控实验室、人机环境实验室和综合办公室等机构。在读博士后1人,博士生4人,硕士生18人。现为工业工程博士点与硕士点、物流工程与管理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依托单位,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重点建设单位。已建成约1800平方米的研发基地和10000平方米的集装箱码头综合中试基地。工程中
  • 10-13
    2025
    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11月,是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首批设立的17个重点实验室之一。2006年5月经交通运输部批准,正式由“航运仿真中心”更名为“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港口、航运装备智能协同管控与仿真为特色,在港口装备智能协同管控与仿真、低碳船舶动力智能化与多能源管控、船舶自主航行与跨介质通信定位三个方向开展基础性和关键技术研究。拥有三支学术梯队,固定人员53人,面积2928平方米。拥有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码头协同管控仿真与实验平台、360度立体视景工程研究型全功能航海模拟器、多能源港航混合动力实验平台、新能源大功率电力传动试验
  • 10-13
    2025
    智能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智能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经交通运输部于2014年4月认定的首批以高校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之一。平台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13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平台配备有先进的科研设施,下设智慧港口物联网实验室和自动化码头协同管控仿真实验室,拥有光学运动捕捉传感器系统、港口物联网监控与测试系统、港口仿真系统等高价值科研设备12台套,以及其他配套实验仪器近50台套。目前,在读博士生23人,硕士生119人,是物流工程与管理上海高校高峰学科、"物流工程与技术"二级博士点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的依托单位。经过多年发展,
  • 08-06
    2025
    上海航运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航运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航运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上海市在港口、航运、物流信息化研发领域唯一的省部级研究基地。中心于2009年8月由上海海事大学申报,2009年9月30日由上海市科委批准筹建,并于2011年10月正式验收成立。中心现有员工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2人;拥有博士学位19人、硕士 学位7人。中心主任为黄有方教授。中心下设办公室、航运物流战略信息管理研发部、航运物流系统运作优化研发部、航运物流装备信息工程研发部、航运物流管理 信息系统研发部四个主要研发部门。此外,为配合研发部门的科研工作和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成立市场与
  • 10-13
    2025
    上海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由上海市技术委员会于2018年11月22日正式批准立项的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已于2021年1月13日完成验收,正式挂牌。工程中心现有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6人,另有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形成了由省部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市级高端人才以及其他各类科技人才领衔的多学科交叉创新队伍。目前中心总面积达1000平米以上,拥有各种试验与搜救大型设备25台套,其他配套实验仪器近300套。工程中心以建成为上海市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搜救技术开发的产学研基地为目标,将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船舶和
  • 08-06
    2025
    上海深远海洋装备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深远海洋装备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Shangha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of Deep Offshore Material负责人:董丽华教授Director: Prof. LihuaDong中心依托上海海事大学组建而成,突出高校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优势,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上海经济建设。针对深海油气钻采关键部件与装备和极地环境低温钢的研发需求,聚焦产业化工程方向,为深远海与极地资源开发装备提供高性能材料、制定技术标准,并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本领域的“卡脖子”技术。The center aims to cultivate talen
  • 10-13
    2025
    上海港口与海洋重装备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事大学港口与海洋重装备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于2020年12月获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项,2023年3月通过上海市科委专家验收并挂牌成立,进入正式运行阶段。工程中心现有员工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设港机工业大数据健康评估实验室、超低频振动及主动(波浪)补偿实验室、港口与海洋装备本质安全现场测试实验室和综合办公室等机构。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56人。现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先进物流装备管理与工程)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依托单位。已建成约1200平方米的研发基地。工程中心已经形成了基于港机工业大数据的健康评估、主动式波浪(运动
  • 08-06
    2025
    上海船舶智能运维与能效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船舶智能运维与能效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Ship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Control (20DZ2252300)1. 成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业和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对智能船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航行和小型无人船方面,还缺少智能船体、智能机舱和智能能效技术的研究机构。本中心由上海海事大学和中国船舶第702研究所共建,依托我们在船体状态监测与结构修复、机舱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船舶能效监测与能耗
  • 1
  • 2
  • 3
  • >
  • >>
上海海事大学
  • 海大微博
  • 海大易班
  • 海大校报
  • 校史馆
  • 校园全景
  • 文明创建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 档案馆
  • 校长信箱
  • 电话:021-38282000 邮编:201306
  •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上海海事大学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5153号 沪ICP备050520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