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及访客 图书馆(档案馆) 旧版入口
数字平台 教师邮箱 人才招聘 基金会
上海海事大学
  • 首页
  • 校情总览
    • 学校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校区分布
  • 院系导航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继续教育
    • 学生活动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其他招生
    • 就业指导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 学术刊物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 讲座信息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信息公开
  • 云端海事
  • ENGLISH
上海海事大学
  • 首页
  • 校情总览
    • 学校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校区分布
  • 院系导航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继续教育
    • 学生活动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其他招生
    • 就业指导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 学术刊物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 讲座信息
  • 合作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信息公开
  • 云端海事
  • ENGLISH
科学研究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 科研机构
  • 学术刊物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 讲座信息
  • 10-13
    2025
    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于2021年6月获上海市教委资助建设(培育),开展有关研究工作,并于2022年6月转正。基地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设立基地负责人和学术委员会,并明确其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基地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承担学科建设、决策咨询、平台建设、技术研发等职能。团队现有成员30余人,其中,担任领域一区及二区期刊副主编的各1人,高被引学者2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1人、曙光学者2人,上海市启明星学者2人,浦江、晨光、扬帆等其他省部级人才11人次。基地与国外6个IEEEFellow团队保持长期密切合作关系,正与国内包括一位院士团队
  • 10-13
    2025
    上海市重型破冰船关键钢材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市重型破冰船关键钢材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中心”)于2021年8月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挂牌。协同中心团队目前拥有13名正高级职称、13名副高级职称和3名中级职称的专业人员,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设力学性能实验室、表征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和综合办公室等机构。在读博士生4人,硕士生16人。在平台建设方面,基本建成了“极地船舶服役材料检测评价实验室”,成为中心在极地船舶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支撑平台。中心原有校内实验室面积约1000m2,配备了超过100套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制备、加工和分析测试设备,设备总价值达5000万元。在过去三年的建设过程中,中心新增3
  • 08-06
    2025
    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高级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家战略的政府智库和行业咨询机构,是上海海事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心于2012年1月启动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中心已搭建起由产学研各方构成的理事会;吸引航运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了“咨询委员会”;建立起依托网站、杂志、论坛等的信 息快速通报与发布机制;吸收大量研究生和本科生建立了产学研创新基地;开展了行业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内参、专报超过10份,得到国家 和上海市有关领导的批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英国、荷兰和韩国的近十家国内外知名航运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签订了
  • 08-06
    2025
    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
    上海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商法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11月。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海商法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心依托上海海事大学雄厚 的航运专业基础和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教育高地法学(海商法)专业,以上海市重点学科国际法学(海商法)为龙头,涵盖海商法、国际航运政策与管理法、海事国 际私法等海商法律学科群中的基本和主要领域。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中心于2007年12月确定为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以航运法律和政策的研究为特色,重点研究我国海商法、航运法的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国家航运强国战略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法律与
  • 08-06
    2025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研究方向)
    自贸试验区供应链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基地简介自贸试验区供应链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依托“物流工程与管理”上海市高峰学科、多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校内机构,开展了深入的校内外协同研究。研究基地初步构建起自贸区、供应链、物流、港航等领域经费数量、项目份量、咨询质量全国领先的智库型平台,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重大需求。2、发展定位建成跨境、跨界、跨科学、跨平台、跨团队的研究机构,成为供应链研究的国际化高校智库、协同化合作基地、高端化人才集聚区、创新型机制体制试验区,成为港航、物流等领域经费数量、项目份量、咨询质量全国第一、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型平台。3、发展目标(1)发展方向目标
  • 10-13
    2025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研究基地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2023年5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基地整合全校研究力量,拥有国家级人才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二级教授2名,教授10余名、副教授20余名组成的研究团队。基地结合学校航运、物流、海洋特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阐释,深入研究海洋强国、航运强国领域重大战略问题,为海洋安全、航运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基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海洋强国、航运强国领域重大战略
  • 10-13
    2025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首批设立的16个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之一。基地通过航运、港口、物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决策咨询创新团队。基地旨在充分发挥上海海事大学航运、港口、物流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整合现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决策咨询研究的实际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育人才,注重成果转化,着力提升服务决策能力,为上海加快实现国际航运中心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基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 10-13
    2025
    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
    上海海事大学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于2021年10月正式获批,成为第四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以下简称“TISC”)。TISC是由学校图书馆和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12)牵头,联合校内科技处、技术转移中心等职能部门共同建设。2025年2月,TISC成功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开展的三年运行考核评估。TISC面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浦东引领区建设、临港新片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高水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打造新型创新服务平台。同时,为学校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支撑学校科研创新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促进科
  • 10-13
    2025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自贸试验区供应链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自贸试验区供应链研究(以下简称“基地”)于2015年12月25日获批,2017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2018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2019年入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基地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实际,聚焦航运、物流特色,围绕“绿色、安全、智慧”,开展决策咨询方面的有组织科研和社会服务。近五年来,共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交通部等上级单位提交决策咨询专报30余篇,其中5篇专报被中央或国家领导批示或全国政协采用;基地围绕航运、物流、供应链,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二等奖1项,交通运输优秀智库成果1项,行业协会奖
  • 10-13
    2025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是2017年获批的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研究中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世界历史与海洋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突出世界视野与中国立场,体现思想性、战略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聚焦世界历史与海洋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局级6项目,出版专著1部,发表C刊论文1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21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3 跳转到 
上海海事大学
  • 海大微博
  • 海大易班
  • 海大校报
  • 校史馆
  • 校园全景
  • 文明创建
  • 人才招聘
  • 图书馆
  • 档案馆
  • 校长信箱
  • 电话:021-38282000 邮编:201306
  •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上海海事大学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5153号 沪ICP备050520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