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千企百港调查”大学生社会实践 实践动态 第六期

发布日期:2025-09-10 撰稿: 摄影: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责任编辑:

2025年“千企百港调查”大学生社会实践


实践动态


六期

共青团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

2025年9月10日


“千企百港调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围绕“航运单位调研”“航运地标探索”“航运文化普及”三个专项,带领学生调研港航单位409家、寻访航运文化地标442个、开展航运文化普及434场,初步形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转化”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蓝色大课堂”。雪龙实践队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杰航运有限公司、克拉克森航运经纪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调研,不断坚定青年投身“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信念;星帆实践队赴山东、广东、浙江等地,从“事、物、人、俗、学”维度解析航运历史脉络文化特质,构建跨区域航海文化基因图谱;多语言“船”播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市等地开展主题调研,为“外语讲海事工作室”的建设奠定航海文化基础。现将部分社会实践队伍近期的实践动态展示如下: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商船学院】

第1分队

雪龙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单位调研专项

冰海商钥,校企共探

商船学院雪龙实践队成立于2023年6月,由商船学院副院长耿鹤军、团委书记陈祯如、辅导员张昊栋担任指导老师。雪龙实践队已获得2023年、2024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二等奖等诸项奖项。在本次实践中,实践队有幸到访各类航运企业,采访了诸多行业重要人物,围绕北极航道在航运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从航运企业的角度了解了其现状、挑战与机遇。

实践队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新新海运有限公司、海杰航运有限公司、克拉克森航运经纪有限公司等企业,近二十位航运行业从业者建立了联系。

针对船舶在北极航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实践队分别采访了中国新新海运公司的厉宝杰船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肖志民船长和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吴广峰船长。在访谈过程中,厉宝杰船长结合自身在北极航行时的情况,围绕北极航道的航程优势、技术挑战及环保要求等核心议题与实践队深入交流。队员们就航线经济性、冰况应对等问题积极提问,船长结合航运数据详细作答,还揭示了北极航道上现存的各类挑战;肖志民船长围绕极地航运中的破冰情况进行讲解,提到北极航道的冰情变化对船舶通航能力的制约,由此进一步讨论了北极航行的气象条件,指出北极的气象条件比南极好,但雾天和雪天仍旧对航行的影响较大;吴广峰船长则通过共享极地航行照片与视频,生动展示了冰海船队行进、核动力破冰船作业等实景,让队员直观感受北极航道的复杂环境。随后,队员们就航行窗口期、运输货物类型、破冰船成本进行提问,船长结合亲身经历,解答了通行时间、冰困应对措施等关键内容,深入分析了商业化进程中经济性、安全性与环保的平衡之道。船长也鼓励队员们深耕专业,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队还聚焦北极航道给各大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效益,分别实地前往克拉克森航运经纪(上海)有限公司、海杰航运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公司进行调研。

在克拉克森航运经纪(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接待下,雪龙实践队与该公司干散货分析师张则申、新造船分析师朱轩、二手船买卖部门黄先生围绕北极航道干散货市场的商业化潜力、技术挑战及政策影响展开座谈。队员们就市场趋势、运输痛点进行提问,几位分析师结合数据详细作答。此次实践让队员们认识到北极航线商业化的多维博弈,为后续研究航道潜力提供了扎实的行业视角。

海杰航运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李晓斌先生站在一名企业家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北极航道的各个方面,从商业运营到航道选择、从环保标准到动力系统,细致专业而又不失幽默的讲解让队友们深刻认识了在航道商业化上所要思考的多方面,多维度因素。

在上海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公司金先生、沈利主任和李进广船长的陪同下,实践队的师生们了解了公司的极地航运文化。通过翔实的图文资料与生动的展示,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企业在北极航线商业化上的创新成就,这些实践不仅支撑着“冰上丝绸之路”,孕育了“永盛精神”,还提升了我国北极航运话语权,以创新续写极地航运新篇。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活动,雪龙实践队深刻感受到航运事业背后所承载的探索精神与时代使命。队员们不仅拓宽了行业视野,更坚定了投身“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信念。在实践过程中,不同航运人展现出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谦尊而光的品格,让队员们深受感触,纷纷表示将以他们为榜样,以自身践行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精神,彰显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青春风貌。

供稿:曹晟

指导老师审核:陈祯如、张昊栋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011分队

绿航智安探索队

专项类别:航运相关单位调研专项


解锁“巨轮”诞生密码,在重工一线读懂中国制造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推动下,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核心载体,其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海事领域的重要议题。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航智安探索队成立于2025年5月,由学院教授汪侃、徐涛、导员许玲三位老师共同担任指导老师。本次实践中,实践队赴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开展“船舶动力系统绿色转型”专题调研,重点考察新能源双燃料船舶与智能制造应用。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通过问卷形式调研收集到5份专家作答的有效答卷,涵盖不同职业类型和工作年限,调研结果作为本次实践的部分成果,为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

绿航智安探索队9名成员在汪侃老师带领下,赴中船三井开展为期一天的深度调研。本次调研采用“技术讲座+生产车间实地考察+专家座谈”的多元研究方法,系统了解全球领先的双燃料发动机核心技术,探究“碳达峰”背景下船舶动力系统绿色转型路径。

在中船三井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实践队首先参观数字化装配车间。在发动机装配车间,工程师详细讲解其“燃气模式+柴油模式”双系统工作原理:“通过高压燃气直喷技术,甲烷逃逸量可控制在0.1%以下,较传统机型减排25%”。队员们注意到,车间顶部的智能物流轨道正在精准配送零件,5G+工业互联网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孪生。

座谈环节围绕“氨燃料发动机研发瓶颈”展开讨论。技术研发专家指出:“氨能燃烧速度慢、点火能量高的特性,要求我们重新设计燃油喷射系统和燃烧室结构。”实践队成员季海涛提出“废气是重新用于发动机还是直接排放”的疑问,获得专家“这一问题直击氨燃料发动机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废气处理不仅关乎发动机效率提升,更与环保排放要求紧密相关,是突破研发瓶颈必须攻克的重要课题。”的回复。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招聘应届生时最看重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所有受访者均认可其重要性;40% 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求职时最缺乏职业规划清晰度;80%的受访者指出,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是大学生从校园到职场最需克服的挑战,且在绿色航运或航运安全岗位入职初期,大学生最易遇到的挑战是缺乏实际安全风险评估经验。在加强学生与行业衔接方面,80% 的受访者认为组织更多校企合作项目有效,同时80%的人建议高校开设碳排放交易、智能船舶安全等专项课程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本次调研揭示,船舶动力系统的绿色化转型并非单一维度的燃料替代革命,而是涵盖材料科学、控制工程、安全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中船三井践行的“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创新体系,通过双燃料发动机量产应用、氨燃料发动机技术攻关、氢燃料动力系统前瞻布局的梯次推进,展现了中国制造向高端装备领域跃迁的战略决心。实践队将系统整理本次采集的视频与图片资料,转化为专业化科普素材,为航运减排技术的学术传播与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支撑。后续研究将结合调研数据,进一步构建船舶动力绿色转型技术路线图,为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实证依据。

供稿:周肖遥

指导老师审核:汪侃、许涛、许玲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法学院】

第12分队

星帆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地标探索专项


探访智慧港口,赋能青春梦想

——星帆实践队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开展实践活动

法学院星帆实践队成立于2025年6月,由法学院高俊涛、吴长越担任指导老师。本次实践,实践队计划前往调研上海、山东、广东、浙江四地港口城市的航运地标,从“事、物、人、俗、学”维度解析航运历史脉络与文化特质,形成跨区域文化基因图谱。

为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星帆实践队一行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开展了一场以“智慧港口建设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实地研学活动。队员们深入码头一线,近距离感受全球领先的港口自动化技术与运营模式,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实践队首站抵达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U)。在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下,队员们首先通过实地参观和专题介绍,系统了解了该码头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背景动因、整体规划蓝图、关键实施路径以及取得的技术创新突破。负责人详细阐述了智能化升级如何赋能传统码头作业,提升效率、安全性和绿色水平。在随后的座谈中,公司领导与技术人员耐心解答了队员们的提问,使队员们受益匪浅。

带着对智能化改造的认识,实践队第二站来到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N)。这里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更是中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代表了世界港口自动化领域的顶尖水平。在港口展厅,讲解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动化码头区别于传统码头的核心运营模式与管理理念。同时,队员们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动态模型和多媒体演示,沉浸式回顾了这座“大国重器”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的建设历程和创新突破。

在实地观摩环节,大家亲眼目睹了无人驾驶的智能导引车在码头上有序穿梭,自动化桥吊精准高效地抓取集装箱,轨道吊在堆场无人化运行。整个作业流程高效流畅、安静整洁,高度自动化的作业场景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鲜活生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巨大力量。

此次山东港口青岛港之行,为星帆实践队队员们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收获丰硕的实践之旅。这不仅极大地开阔了队员们的国际视野和行业认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前沿实践紧密结合,变得鲜活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度交流,队员们对现代港口深厚的文化底蕴、锐意创新的精神内核以及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此次实践活动有效搭建了高校学子与行业标杆企业沟通的桥梁,为队员们未来投身港口、物流及相关领域的学习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方向指引。

供稿:杨惠茹

指导老师审核:吴长越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校团委】

第037分队

瀚海寻踪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地标探索专项


郑和路启征帆劲,航运梦腾沧海平

——瀚海寻踪实践队郑和史迹探寻纪实

校团委瀚海寻踪实践队成立于2025年7月,由校团委副书记门秀艳、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王雪纯担任指导老师。实践队前往云南晋宁、福建福州、江苏太仓、江苏南京等地,重走一代航海家郑和的远航路,从航海基因启蒙的云南滇池、锻造宝船数舰的南京宝船厂、集结起锚的太仓刘家港,到候风开洋的福建福州,旨在走访郑和史迹的过程中体悟爱国情怀与航海精神,激发青年助力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磅礴力量。

8月9日至8月17日,瀚海寻踪实践队在王雪纯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云南晋宁郑和公园感悟郑和航海基因的孕育,在福州圣寿宝塔体会郑和候风开洋的殷切期盼,在南京宝船厂惊叹古人的航海智慧,在太仓郑和公园内感受1:1复刻的郑和宝船的震撼。实践队顶着炎炎烈日走访各地的郑和史迹,感受古人的航海智慧,同时也更深刻了解到郑和精神的深远内涵,更加坚定“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使命与担当。

滇中溯源,感悟郑和儿时航海基因

8月10日,瀚海寻踪实践队前往云南晋宁的郑和公园及晋宁区博物馆参观调研。实践队员登上百余级台阶,在山巅巍巍矗立的郑和塑像同身后的郑和生平壁画交相辉映,同实践队员诉说着这位航海家传奇的一生。在晋宁区博物馆内讲解人员的陪同下,实践队员们重点参观了其中的郑和纪念馆,聆听“生擒海盗陈祖义”、“三宝井”等郑和下西洋途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于滇池船古船板感受到郑和幼时水边划船时萌生的航海梦想;在《郑和航海图》驻足,在图文记录中感受郑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博物馆参观结束后,队员们驻足马哈只墓碑与郑和碑林,在历史的厚重中感受郑和精神的深远影响,也为实践队员们探寻郑和史迹种下了一颗种子。

候风待发,沧海云帆向远洋

8月13日,瀚海寻踪实践队前往福建福州的郑和公园参观调研。在福州郑和公园中,实践队员们驻足三峰寺塔(圣寿宝塔),感受数百年前郑和出洋前眺望远方海洋的雄心壮志,作为郑和船队驶入太平港的航标与瞭望台,三峰寺塔(圣寿宝塔)在山巅数百年如一日的履行它的使命。实践队员在《天妃灵应之记》石碑前逐字阅读,在石刻的文字与图文并茂的讲述中感受古人“伺风开洋”的智慧,古人巧借不同的季风风向,冬季借东北季风扬帆南下,夏季乘西南季风返航,把天时化为征途助力。候风开洋,实践队员们在潮湿的海风中,想象船队在塔下太平港静候的身影,对郑和及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勇敢又更深了几分。

龙江铸舰,卓越技艺奠远航

8月15日,瀚海寻踪实践队前往江苏南京的宝船厂遗址公园、天妃宫、静海寺参观调研。在宝船厂遗址公园中的1:1复刻的郑和宝船前,队员们久久不肯离去,不仅是对古代先进造船技艺的赞叹,更是对如此巨大工程量建造的造船工人坚忍不拔品格的敬佩;驻足郑和航海图浮雕前,实践队员们同身后郑和塑像一同纵览七次下西洋的路线,感受每一次航海路线的远行与探索。行至静海寺,恰逢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实践队员们在《南京条约》签署地,感受海权兴衰对比,更深刻体会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性,并留下“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铮铮誓言。

集结起锚,郑和船队航向世界

8月16日至8月17日,瀚海寻踪实践队前往江苏太仓的郑和公园、天妃宫参观调研。在郑和公园的郑和纪念馆内,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六国码头”的历史缘由,亲自体验在海面航行掌舵应对突发状况的不易与困难,惊叹于牵星板等航海技术的先进与水密隔舱的精妙绝伦。移步换景,郑和雕像似乎在1:1复刻的郑和宝船上站立,看向远方,也看向中国航运强国的光明未来。在天妃宫内,静静矗立的《通番事迹之记》碑在无声诉说着郑和下西洋的传奇佳话,实践队员们于石刻中重温了这段海上传奇,郑和无畏的开拓勇气与和平外交的大国情怀也深深的在每一位实践队员的心中扎了根,发了芽,成长为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参天大树。

期间,实践队还走访了福建马尾造船厂、厂史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历史与现实交织,感受到船政发展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实践队队员在船政历史中了解了老校长萨镇冰先生的一生,并去萨镇冰墓前祭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清理了墓前的杂草,向一生清廉爱国的海军将领老校长深深鞠躬,暗暗在心中许下秉持着“忠信笃敬”的校训传承航运梦的诺言。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还梳理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路线及深远意义,深度体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郑和在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率领船队,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十万余里,航程最远到达红海和东非,与所到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谱写了大国外交的佳话。郑和七渡重洋,不仅推动了航海技术显著进步,还开拓了海外贸易、促进了文化交融互通,为世界赢得“天书到处多欢声”的共荣格局。

通过此次跨越大半个中国的郑和史迹探寻活动,瀚海寻踪实践队员不仅感受到航海技术的先进与古人的航海智慧,还在郑和“宣德化而柔远人”的和平外交精神中体会到了大国的包容、责任与担当。从明代郑和船队的牵星板与定位罗盘,到如今的导航定位电子化、航海数字化转型,从郑和浩浩汤汤的船队彰显大国情怀,到如今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古人的智慧与航海精神仍熠熠生辉,一代又一代航海人用智慧与勇气共同谱写着中国航海的蔚蓝新篇章。今日之中国,向海图强既是历史回响,更是时代召唤。船政文化的历史与萨镇冰校长的事迹也同样激励着实践队队员们,更加坚定了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目标,充满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与勇气。传承郑和精神,将成为航运青年劈波斩浪的动力,以青春之力续写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新篇章,在复兴之路上开拓属于新时代航海人的壮阔航程。

供稿:商嘉祺

指导老师审核:门秀艳、王雪纯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外国语学院】

第005分队

多语言“船”播社会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文化普及专项


探访江苏省港口集团,解码“外语+智慧港口”融合新路径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多语言“船”播社会实践队成立于2024年4月,由外国语学院孙志宽、周祥,商船学院胥涵文担任指导老师。本次实践中,实践队前往江苏省南京市开展“航运文化”主题调研,旨在深度挖掘航运文化和运河文化之内涵,探索“外语+海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融合路径,在促进航运外语人对航运文化及航运发展现状的理解和认知的同时,传播海大声音,亦为新时代航运事业注入青春动能。2025年,实践队成功入选校级“揭榜挂帅”重点社会实践项目,依托“外语讲海事工作室”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围绕“航运文化”主题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聚焦绿色航运发展与航海文化传承。

在建设“交通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精神的引领下,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实践队赴江苏省港口集团开展实践调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讨语言服务在智慧港口建设与行业融合中的创新应用。

通过实地参观江苏省港口集团生产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及智慧展厅,了解港口信息化管理和数字赋能成效,深刻体会科技对港航效率与安全保障的关键支撑,增强了对港口未来发展的认识。随后,实践队与江苏省港口集团信息技术、融资租赁及市场开发等部门专家开展深度交流。与会专家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双语能力与行业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凸显,将语言能力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通过真实场景应用方能实现价值转化。实践队重点介绍了“外语讲海事工作室”的理念,获得专家一致认可。

本次调研活动深化了队员们对智慧港口行业的认识,并获得了与会专家的积极反馈。专家们一致认可工作室理念,并建议在内容创作上增强互动性与国际化视角,聚焦行业动态与人物故事,以更生动的方式讲好中国海事故事、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外语专业学生参与国家海洋战略提供展示舞台。活动有效推进了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为探索“外语+智慧港口”的跨学科融合注入了新活力。

供稿:孙玥、秦晓琳

指导老师审核:周祥、孙志宽、胥涵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风采展示

【共青团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

第130分队

匠心同行实践队

专项类别:航运文化普及专项


教育筑梦暖边疆,文化润疆正当时

校团委“匠心同行”实践队成立于2024年6月,由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王新慧、物流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琴、校团委办公室副主任何岸伦担任指导老师。为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做贡献,“匠心同行”实践队11名师生赴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古勒巴格(11)村,开展“沪喀连心育新苗,共筑梦想”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伊始,一场充满期待的座谈在村委会举行。古勒巴格村党支部书记热情介绍了村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并带领实践队深入合作社、车间,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经营理念的融合,队员们对村民的巧手匠心与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为后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队员们化身“小老师”,为村里暑期在家的孩子们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核心围绕“国通语能力提升”与“航海文化体验”双线展开,通过趣味教学持续强化“国通语”的应用能力,在声声“沪”音中架起语言桥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航运文化知识普及”讲座揭开了大海的神秘面纱,“航海文化手工制作”让孩子们亲手打造心中的航船模型,而“水手绳结探秘”课则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协作精神。紧张学习之余,乒乓球友谊赛、创意积木搭建、认识上海主题明信片展示、妙趣横生的成语接龙等活动轮番登场,欢声笑语充盈着村活动中心。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上海海事大学与古勒巴格村深化合作、共育新人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不仅为西部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眺望广阔世界的窗口,点燃了求知探索的热情,也让大学生们在深入基层、服务奉献中“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真切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这份跨越千里的校地情缘,如同播撒在沃土中的种子,必将持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合作共赢之花,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供稿:徐子懿

指导老师审核:何岸伦

图1 雪龙实践队赴克拉克森航运经纪(上海)有限公司调研 杨楚翘 摄

图2 现场技术人员为绿航智安探索实践队讲解双燃料主机构造 周肖遥 摄

图3 星帆实践队队员学习海岸电台讲解板块 张宏宇 摄

图4 瀚海寻踪实践队队员学习了解现代造船技术 宗梦成 摄

图5 匠心同行实践队在古勒巴格(11)村开展实践活动 陈承旭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动态